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坚持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任务,作为促进乡风文明、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紧扣“四提升”,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扩面提质,提前实现全区1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建设目标,成立“8+N”志愿服务队425支,注册志愿者4.5万余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万余场,惠及群众15万余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呈现出加速发展、进位赶超的良好态势。
紧扣全域化提升阵地建设
按照“整合资源、全面覆盖”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做到全面覆盖,实用实效。严格按照“六有”要求,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建设,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全域化阵地体系。加强阵地资源融合,激发盘活闲置阵地,结合乡村建设规划,把洋溪镇家风家训馆、中村乡农村休闲长廊等一批旧祠堂、老建筑、空校舍空置场地充分利用起来,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科学构建所站格局。整合提升现有阵地,坚持共融互促建阵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阵地有效整合,推动“一党委三中心(站)”、社区志愿服务站、社区四点半学校、乡村复兴少年宫、农家书屋、幸福院等基层阵地有效整合,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窗口服务单位、医院、重点景区、商圈拓展延伸,对万达“日月星”驿站、“两馆一宫”驿站等进行提升改造,扩大驿站面积,增加驿站功能分区,拓展“文明实践圈”。
紧扣实效化提升实践水平
坚持“便民惠民育民”原则,注重实效办活动、优服务,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常态长效开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彰显力量,更具生命力。以理论宣讲化人心。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后生仔宣讲团”志愿服务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125场,受益人数达2.86万余人次。依托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的文化人才,按照专业+草根相互补充、专职+业余相互辅助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文明实践队伍、文艺演出队伍,开展半台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百余场,“好人故事会”“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宣讲活动7场次。广泛开展“大爱三明”品牌,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日 党员带头行”“邻里节”等主题活动,坚持在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等重要节日、“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点时段和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发动全区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重点针对贫困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健康活动,累计开展“爱心义剪”“科普进农村”“绿道志愿行”等志愿服务活动650余场。
紧扣规范化提升品牌效应
坚持因地制宜,聚焦群众需求,注重在阵地建设、志愿服务上创品牌、创特色。对接群众需求创品牌。全面推广“居民夜谈会”“周末夜谈会”制度,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精心挖掘、培树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品牌项目,“服务三农”“送医上门”义诊巡诊等志愿服务深受群众好评。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红色文艺轻骑兵”“司法进农村”等服务载体,组织行业部门和乡镇联动联创,打造“乡镇振兴先锋队”特色产业服务、“红色故事宣讲”文化服务、“青春护雏”温暖关爱等志愿服务品牌,其中,“近邻·爱心敲敲门”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省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新增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项目3个,优秀奖项目1个,“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省级最美志愿者各1人。按照高品位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打造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乡村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活动等,发挥岩前万寿岩、西际村等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一站一特色,并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提速升级。
紧扣规范化提升制度保障
注重建章立制,以规范化制度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顺利推进。区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组织书记负责牵头抓总,将文明实践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文明实践讲堂、层层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会议等形式,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明白人。建立志愿队伍体系。探索推行“文明实践中心站+”模式助推社区治理,依托社区“一党委三中心”,积极组织协调辖区党组织、党员、社会组织,立体化布局助推社区精细管理,实现共建共享,如莘口镇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组织5名服务人员、1个驻区单位、3个社会组织、20名志愿者等4种力量,打造社区民生服务联盟,形成覆盖全域、项目齐全的民生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