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花蕾保护田” 朵朵花开向未来
——青海省格尔木市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旦正措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打造“党建领航”“育人引路”和“活动促行”三大工程作为落实思政工作机制的有效载体,以“一心四全八阵地+”为工作机制,即努力培育一颗爱党爱国的红心,积极构建“全师育人、全科育人、全时育人、全媒育人”四个模式,坚守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团队活动、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八个育人阵地,形成富有成效的全新思政工作格局,有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五个到位”

    筑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根基

    坚持思想认识到位。格尔木市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精神,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与各校(园)签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书》,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坚持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学习教育到位。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宣传到位。加大创建活动宣传力度,各校(园)通过宣传栏、展板、LED显示屏、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坚持督导考核到位。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校(园)的未成年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要求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树立典型,激励其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格尔木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等系列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思政课堂进校园”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班讲思政课120余节,开展“实景课堂”实践教育活动53节,将红色文化深入学生头脑,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征集喜迎百年华诞优秀主题征文1000余篇、手抄报1500余份,举办红色故事会30余场次、红色歌曲比赛10余场、演讲比赛20余场次,举办书画展、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充分发挥好少年宫作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省级建设资金,推进长江源学校、新村逸夫小学、宝库村小学等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农牧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课外娱乐活动场所。目前,2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3所学校被命名为“海西州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16所学校被命名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五个融入”

    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格尔木市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凝聚全社会、全方位育人工作合力。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56场次,开展线上“学党史 祭英烈”活动36场次,将传统文化节日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餐桌 厉行节约”“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不浪费、讲文明、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融入法治教育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法治宣传教育,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对校园及周边商店、超市、餐饮开展“三无”食品以及销售“辣条”专项整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各校利用“两路”精神主题展览馆、将军楼主题公园等文化机构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熟读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融入服务大格局,格尔木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创建家长学校,目前全市建立家长学校27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7个,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7个,4个乡镇、29个社区设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辅导站、法制教育辅导站、心理减压室等阵地,着力拓展校外教育平台,以亲子阅读、同画梦想、安全防范、关爱慰问等,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家庭教育讲座,以小家庭和谐共建大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同时,累计为413名未成年人发放低保金318.2万元;临时救助326名未成年人,救助资金101.2万元,努力营造全市共同关心、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服务大格局。

    深化教育改革

    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格尔木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以智慧教育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减负目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深化与温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地的教育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建成全市域内统一身份认证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全市域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研、管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搭建“空中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校际间壁垒,形成“一校带多校”的资源共享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加大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完成教学模式转变,建立健全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教学体系。加大对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的支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机制。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努力传承创新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教育提档升级。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加强医教结合,完善送教上门,不断提高送教质量,加强特殊教育机构建设,配强特殊教育教师。全力推进“双减”工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查处取缔无证无照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出台“双减”工作方案,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作业,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当前:B4(2022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