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文明乡风亦成景
定西文

 

    乡村之美是青山绿水之美,更是乡风文明内涵之美。

    初夏时节,行走在陇中乡村,新风拂面、文明荡漾: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文明新风,处处跳动着乡村振兴的律动脉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定西模式”。

    “零彩礼”引领婚嫁新风尚

    5月20日,在陇西县政务大厅民政窗口,刚领了结婚证的席彦龙和鱼金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是零彩礼结婚。“席彦龙说,他打算把原来准备的彩礼钱,作为创业资金来发展养殖业。

    婆家没有出“彩礼”,娘家没有带“陪嫁”,这对90后小夫妻以全新又别致的方式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席彦龙是陇西县德兴乡范家渠村村民,鱼金贵是通安驿镇马头川村村民,两人相恋多年。能够以“零彩礼”的方式结婚,得益于鱼金贵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生活之变,带来观念之变。鱼金贵的父母认为,结婚攀比之风不可取,孩子们感情稳定、婚姻美满最重要,“不要彩礼”就是最好的彩礼。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让席彦龙和鱼金贵十分感动。鱼金贵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母这样做,就是想鼓励他们两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凭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奋斗,创造更好的未来。

    其实,鱼金贵不是马头川村第一个“零彩礼”出嫁的姑娘。

    前年冬天,马头川村党支部书记李生荣的二女儿李娜出嫁,一开始,按照当地习俗,李生荣要了6.8万元的彩礼。可是看着手里的彩礼钱,李生荣却觉得心里很沉重,还是把彩礼退给了女儿女婿。

    在李生荣的带头和示范下,马头川村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大力推行婚事新办、倡导喜事小办、鼓励丧事简办、养成节俭消费习惯,树起了新时代乡风文明的风向标。

    这种做法既顺应了广大村民的心愿,也回应了大家的期盼。去年以来,全村整体婚嫁彩礼较上年度降低30%、婚宴礼金较上年度降低10%、婚礼花销较上年度降低20%。

    岷县秦许乡大族沟村村民康长忠同样也是践行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的先进典型代表。他的“零彩礼”做法一开始引来了乡亲们的不理解,却让女儿和女婿在没有经济负担的基础上,放手奋斗打拼。短短一年时间,女儿和女婿靠养蜜蜂、种药材年收入近五万元,蒸蒸日上的好日子让乡亲们非常羡慕。

    “零彩礼”是定西市不断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西市通过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监督管理,走出了一条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新路子。

    “一碗烩菜”办出白事新气象

    “丸子、豆腐、白菜、鸡肉、牛肉、排骨……一锅烩菜,管饱管够。”岷县清水镇腊梅村村民张明(化名)家中刚过完白事,一切从简。前来吊唁和帮忙的亲友邻居围着桌子,吃烩菜就馍馍,整个过程简单却不失肃穆。

    “过去岷县农村过白事,一般要操办五到七天才能结束,花销很大。”张明说,白事不铺张会被说不孝顺,红事不攀比觉得没面子,对餐桌上的攀比陋习,群众意见也很大。“现在村上有了红白理事会,办事标准一样了,经济实惠还文明。”

    今年以来,岷县倡导实行移风易俗、红白事俭办行动,通过总结推广“一碗烩菜办白事”,过去白事席面上大摆酒席的场面被如今的一碗烩菜所取代。

    一碗烩菜,既让人情交往继续“有味道”,又把人情负担减了下来,深受群众欢迎。

    随着白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日益浓厚,“一碗烩菜”式的农村宴席在岷县流行开来。

    今年以来,岷县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编制岷县移风易俗“三字经”、建立完善“一约三会两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党风、家风、民风”同步改善,“治小家”与“治大家”并行推进,随着美丽乡村、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纵深推进,文明新风在岷州大地扑面而来。

    截至目前,岷县培育移风易俗先进典型144个,道德模范36人,“好媳妇、好孝子”9120人,让群众有榜样学,学有标准,助力乡风文明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婆媳互夸会”夸出和谐好家风

    “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给婆婆梳过头,在今天的活动上,我给婆婆梳了梳头,感谢她这些年为我们家的辛苦付出,对我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包容,从来没跟我红过脸……”近日,在漳县盐井镇杜家庄村,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婆媳互夸会”正在这里举行,参加活动的儿媳裴秀梅特意给婆婆梳了个头。

    “我家儿媳妇做事很细心,去年我生病了十几天,她寸步不离地照顾,每天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逢年过节都会给我买礼物,你们看我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她给我买的呢!”裴秀梅的婆婆汪翻花笑着说。

    “我们平时都不善于表达,今天婆婆的话不多,但她对我的评价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裴秀梅说。

    活动中,几对婆媳面对面互相讲述生活中那些点滴琐事和难忘、感动的瞬间,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掌声热烈,时而感动哽咽,平时不善言辞的她们,借着这场“婆媳互夸会”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活动现场,几位儿媳还为婆婆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有的给婆婆送了一件新衣服、有的给婆婆一个拥抱、有的给婆婆梳了一次头……儿媳们都用最真诚、最朴实的礼物和行动表达了对婆婆的爱。

    “好的婆媳关系源于好家风,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我们希望通过‘婆媳互夸会’这样的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如是说。

    给婆婆一个赞,夸媳妇一声好,记邻里一段好。

    近日,临洮县龙门镇东五里铺村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邻里互夸会暨道德讲堂活动。

    好儿媳张小梅说:婆媳之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解不开就是一堵墙,解开了就烟消云散。生活中要打心底里对婆婆好,进了一个门儿,就是一家人,做事说话就要按一家人来。

    “好婆婆张春英几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地照顾一家老小,不求回报;好媳妇黄海凤勤俭持家,孝敬公婆,毫无怨言;好邻里王小雄互敬互助,和睦相处,帮助邻居排忧解难……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怨无悔的付出和默默无闻的坚持,我真的非常感动,要向他们学习。”一位参加活动的儿媳感慨地说。

    近年来,定西市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睦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同时,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作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举办“婆媳互夸会”、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活动,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好家风。

    破旧立新,靶向发力。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精神文明之风正滋养着陇中大地的每个村庄,成为广大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和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A4(2022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