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将建设村史馆这一乡村文化设施作为重头戏,通过村史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涵养文明乡风。近日,记者就各地通过村史馆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情况进行采访。
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刀,是当地村民在耕作过程中发现的,收藏价值很高……”近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村史馆,界牌村党支部书记李荣华热情地向游客讲解村史馆里的老物件。
李荣华介绍,界牌村现存有大量古人类遗址、古蜀道、古树木、古石刻、古祠堂、古民居、古文献等,完整地记录了川东北地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脉络。为了留住历史印记,让优秀的本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界牌村村委会将闲置的土石民居打造成设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个展厅的村史馆,收藏老物件3000余件,生动地再现了界牌村的发展历史。
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各地相继新建了一批村史馆,突出展现当地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变迁等,一座座村史馆扮靓了乡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新活力。
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村史馆以图文形式记录了黄埔村的村情村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等,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崇文尚武 人才辈出”“乡贤”等板块展示墙,向游客和当地村民传递了文明正能量。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党委委员张国礼介绍,黄埔村历来民风淳朴,乡贤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涌现出了李伴勋等心系家乡公益事业的热心乡贤代表。黄埔村积极挖掘当地乡贤名人等资源,将乡贤名人事迹在黄埔村村史馆进行展示,让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参观村史馆的过程中受到道德熏陶。“我们还配备了2名专业讲解员,在讲解馆内老物件和村情村史之外,着重介绍乡贤事迹、好人好事等,弘扬乡贤精神。”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走进董家河镇王家砭村村史馆,一件件藏品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一篇篇感人事迹彰显了王家砭村先进典型的向上向善精神,一块块展板描绘出王家砭村迈向幸福生活的坚实步履……
王家砭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该村党委书记王科介绍,2013年12月17日,王家砭村42名村民用两天时间帮助侧翻车辆车主捡拾散落的25吨橘子。2014年,王家砭村42名村民因助人为乐集体入选“中国好人榜”。为弘扬好人精神、文明之风,王家砭村在村史馆里设置了先进事迹展以及孝道文化展、英模人物展、历史名人展,让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在群众中迸发力量。
避免成为“美丽的文化废墟”
当下,各具特色的村史馆再现了各地村庄的历史变迁,留住了乡愁,传承了文化,成为了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当下一些地区在建设村史馆的过程中仍有需要提高的不足之处。
“客观地说,村史馆在弘扬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现代风貌、促进社区认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同时,村史馆也是新时代乡村人文历史的宣传阵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场地,还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抓手。”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黄忠怀表示:“目前,不少地方对村史馆‘重建设,轻运营’,村史馆建设在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虽得以顺利进行,但各级政府在验收村史馆后对其运营管理缺乏引导、监督与支持,进而造成日常管理中心对村史馆内容缺乏更新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另外,由于一些村史馆建设缺乏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庄里的家谱、碑铭、老物件以及传说、故事等就失去了灵魂。”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巴蜀家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苏东来曾前往浙江、广东和四川各地调研村史馆建设,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随着村史馆的大量涌现,部分村史馆逐渐“变味”“走样”。“一方面,不少地方的村史馆成了‘摆设’,老百姓看得少,干部看得多,没有搞清楚为谁而建、为什么要建,在村史馆打造上也‘千篇一律’,没有充分挖掘呈现本土特色文化,缺乏‘乡土气’;另一方面,不少村史馆‘形式大于内容’,虽然通过各类科技手段尽可能地呈现当地历史文化,但不够‘接地气’。”苏东来说。
打造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加油站”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能够记录村落历史、留住文化根脉的村史馆正逐渐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更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建好村史馆的基础上用好村史馆,使其能够全面发挥效用,成为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加油站”?
“村史馆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它收藏了多少物件,而在于真实呈现每一个物件背后的故事,各地在村史馆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还原本地历史,比如通过本地老年人口述村史,再利用村史馆加以呈现。另外,推动村史馆更好地发挥效用,要强化运营机制,在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运营管理的‘后半篇文章’。”苏东来表示,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乡,家乡如何呈现生态文化对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各地村史馆还需增加生态文化展示内容,以利于青少年生态意识培育。
巴中市巴州区文广旅局党组成员谭守学已连续四年参与村史馆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他认为用“活”村史馆十分重要:“各地要积极探索把村史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要以村史馆为基地,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活动场所。”
“对于村史馆的建设,一是要考虑村庄本身的历史沉淀以及村庄的实际需要与运营能力,避免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二是村史馆建设要突出村史这一核心,建筑与技术只是村史的表现手段,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增强社区共识与自豪感、促进社区治理才是根本。作为基层历史文化的展现平台,村史馆还应多挖掘当地接地气、冒热气的文化传统和内涵,并融合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内容,讲述当地人自己的故事;三是村史馆建设要以村民为主导,充分动员乡贤等力量,以村史馆建设为契机,让原子化的村庄通过村史馆建设再次组织起来,并以此作为农村社区营造的抓手,提高村庄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黄忠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