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百姓家的非遗才有生命力
苑广阔

    复杂精巧的传统剪纸、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术、古老技法的夹江年画……近年来,非遗文化结合新时代元素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古老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蝶变”。(据6月11日新华社)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遗余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立,对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一大批本来无人知晓的非遗项目,开始为公众所熟知,一些陷入传承危机的非遗项目,则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成绩有目共睹,但困境也时刻存在。对于一些非遗项目来说,最大的困境就是过于曲高和寡,距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太远,距离我们的日常消费市场太远,结果往往因为缺乏现实效益,导致有的非遗传承人缺乏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动力。有人呼吁,非遗传承人不能把自己传承的非遗项目束之高阁,言外之意,就是要在一种开放的心态之下,让更多非遗项目被大众所欣赏、所肯定。

    因此,让更多非遗项目或产品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有利于它们的保护和传承。如何才能让非遗项目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好的办法还是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创新为手段,以市场为动力,来保护、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

    以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例,它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以“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名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印刷业早就更新换代的当下,和现代印刷技术相比,它没有任何竞争力,但是,其传承人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开发出满足年轻人需要的产品,在今年“5·20”当天,在网店销售出了100多份用木活字印刷的复古婚书。

    多数非遗项目和产品,往往和“古老”“传统”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古老”“传统”恰恰是现在很多人所喜欢和追求的,这也就为围绕非遗项目开发文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方面的例子越来越多,古老的非遗文化,正在市场环境下悄然绽放出新的生机,给人希望,令人期待。

 

当前:A3(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