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个坚持”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陕西省旬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姚静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程,是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底,通过参加陕西省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班(陕南片区),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标要义、方向原则、深刻内涵有了更精准的把握,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坚持使命担当,自觉“对标看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载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要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干部群众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此,我们要把政治理论武装作为实践科学理论的先导,不断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基层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以专家党课、网络党课、微型党课为主要形式的分众化对象化宣讲体系,广泛开展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理论宣讲活动,把讲理论、讲道理、讲故事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化深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文化传播,构建“精神家园”。文化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载体和纽带。要坚持贴近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原则,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紧抓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好时机,组建群众自乐班、文艺社团,以“文化演出”为牵引,发挥文化惠民、乐民、育民、富民的重要作用,设计“服务菜单”,编排文艺节目,搭载理论政策、农技科普、卫生健康等服务项目,开展文化进乡村、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厂企巡回演出,打造“便民文化圈”,把优质文化产品和综合服务事项送到田间地头、集市广场、村庄院落,让广大群众在多姿多彩、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动力,提振基层群众精气神。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主流价值”。先进典型体现时代新风,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优良传统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群众公认、可学可鉴的标杆榜样。要通过“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功德录”等载体,展示“凡人善举”精神品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要通过事迹报告会、道德讲堂,讲述传统美德,传播身边感人故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向善向好正能量。

    坚持盘活资源,搭建“广阔舞台”。树立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理念,坚持群众便于参与原则,将基层村居作为文明实践的广阔舞台,盘活辖区人力物力资源,挖掘利用闲置场地设施,以镇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为轴心,把农家院子变成学习阵地,组织群众宣讲解读,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把休闲广场变成百姓舞台,开展文化活动,说唱新生活,表演新风尚,讴歌新时代;把惠民书屋变成科普窗口,普及农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提升群众致富能力;把产业大田变成培训现场,观摩体验,实践操作,实习演练,手把手传送种养技能;把村级“大喇叭”变成理论政策传播通道,宣传政策方针,播报时政要闻,通知重要紧急事项,真正把散落在辖区内的资源串连起来、集聚起来,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发挥好群体效应,让广大群众受益。

 

当前:B1(2022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