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到了
晓蔚

 

    人世间喧闹嘈杂,生活节奏急促铿锵。

    夏日里,炎炎气息,闷热逼人,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裹挟着,似旋转的陀螺,一刻也闲不下来,一刻也定不下来,彻夜辗转,在所难免。此刻,渴望享有耳根清净、云淡风轻,哪怕是,片刻的拥有,或者是短暂的抽离。屏住呼吸,故旧神游,听听内心深处的呼唤,默诵陈与义的《临江仙》,初次读时,就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十个字惊艳,这是宋词中最有风韵的意境。打动人心的美句,有时很难描述出原因。但是因为这十个字,记住了宋人陈与义这个人。未曾想到,再次默读这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竟然是节气变换所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辗转循环,缘分。

    是日,驾车一路欢笑,驰向清流镇。光顾说话,途中几经走岔,适时改正归道。天黑云墨翻,雨珠跳碰窗,风卷地吹来,车稳当如静。几十公里路程,哧溜一声就滑到了。

    人随车到,心随景移。

    在清流的乡间,一座座桥梁古朴静雅、一面面文化墙内涵丰富、一处处小院整洁雅致,漫步在清流镇的各个村落,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绿水青山间演绎着蝶变之美。与一大片翠绿秧田和一条小路相隔,艾芜故居这座小巧精致的川西民居矗立其间。茶褐色梁柱、白壁黛瓦,清新朴素的建筑和当地风物一派和谐。

    远离城市的喧嚣,偷得浮生半日闲。

    走进散落在清流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一幅幅现代版田园山居图徐徐展开,这里有一水护田、青山对开的美丽生态,有蒸蒸日上的各色产业、载满乡愁的农耕印记,还有村民脸上洋溢的欢喜,所见所闻恰可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想象。

    雨,滴答;风,沙沙。

    撑伞,进花圃。“来啦!坐嘛!雨迎贵客!”阿年出现了。多年不见,还是老样子,静气、诙谐、调侃!一条黑色的大围腰罩在体恤衫上,左胸位置印着大书房的标志,甚是扯眼,劳作形象,有模有样。再次见面,缘分。

    品茗新茶,有了片刻闲暇。

    我坐在屋檐下,望着四下有些出神。夏时节,清流总是弥漫着化不开的水墨色,竟这样迷人。古来稀的阿年在这儿租赁14亩土地,开了一间“清流大书房”,其文化沙龙群落,包括6间书房以及创研室、餐饮研习所、清流别院、香樟小院、菩提小院等。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清流镇正发生着翻天覆的变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叩开川西坝子的大门。

    坝子,指的是平坦、宽敞的空地。记忆里,成都周边的坝子被称为“乡坝”,总是破破烂烂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

    改变悄然而至。2017年,镇里完成了修路排水、大塘整修、人工湿地等系统工程,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如今的清流镇青山环抱,碧水萦绕,一道道梯田水塘错落有致,一排排土坯瓦房朴实静美,充满韵味的山乡风景吸引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阿年带着几位怀着文创梦的大学生来到清流镇,将一座废弃的工厂厂棚利用起来,在棚后空地上建起房屋,房前屋后则是如雪盛开的梨园。“清流文创园”在梨园里生根、发芽,目前,他们已设计、制作100多个文创产品,涵盖很多行业,在清流乃至交界的彭州几个镇内小有名气。

    在清流,一批别的山村趁着乡村振兴的机遇也开始在绿色文化、绿色资源、古色村落上做足文章,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人们至此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打动了。

    竹篱茅舍人家。游客很旺。大书房的小院共有6间房,平时入住率在60%以上,每逢假期都要提前预订。这种在清流大书房的带动下派生的集读书、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体验方式,让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既欣赏了现代田园的大美风光,又感受了文化艺术的浸润熏陶,同时,也为振兴乡村经济、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留在老家,守着田园,还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再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里美了。”这是乡村振兴的规律。

    路遇一村民,问其家庭的用电量,他说比5年前涨了10多倍。“电都用在哪了?”他掰着指头算:“家里现在有3台空调、4个冰柜……”电器多到一时数不过来,他干脆一挥手爽朗地笑道,“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安逸!”支出越多,收入要能覆盖支出。一家吃鱼的“农家乐”老板说,“赶上假期,我从中午11点开始炒菜,一直到下午4点,手都没有离开过锅铲。”“收入嘛,不存在!”满脸的自豪。后来,村里陆续有了若干家就地取材、各具特色的“创客店”。这时,“创客”在村民心中的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仅此,清流镇游客超过数十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上千万元。

    除了民宿、农家乐、创客店,清流镇村民还将从“三块地”刨金。阿年介绍,全镇上万亩林地计划入股,成立合作社;耕地即将整合,发展观光农业;农户易地搬迁后,流转宅基地,建设康养度假村。产业多了、人也多了。傍晚,许多本地人外来客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看着不到饭点儿家家户户都升起烟火,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乡忧成乡恋,绘出“富春山居图”新画卷。

    走进清流,黑片瓦、黄泥墙,仿佛一幅拙朴的山水画。走遍各村,远山如黛,一水绕村,上百余间古民居隔街隔河相望,村子每一处最细微的美,都得到了尊重。

    步入清流镇翠云村4社汤家大院(艾芜儿时居所),同是如画景致却更显厚重。这里是艾芜纪念馆,青山环野立,古树参云天。一幢幢明清风格的川西古民居,诉说着古村的历史。

    ……

    如今,这些美丽村落星散在川西坝子,成为一道道载满乡愁的风景线。

    因村制宜,因势利导,清流镇逐渐打造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青山绿水的美丽生态、蒸蒸日上的各色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涉及乡村旅游、山林综合开发、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

    如今,清流村民对家乡的改造仍在继续,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新的主题商店、手工作坊和特色民宿。如今,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清流群众充满信心。

    “远看烟山云树,近听泉水潺潺。”此情此景,我不由感慨:“来了,还想再来。”

 

当前:4版(2022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