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井冈山,万物并秀,入目皆景。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罗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红色书籍,舒展悠扬的乐曲声余音绕梁,老人孩子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罗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中心,紧扣“理论政策的宣传阵地、社区群众的活动基地、志愿服务的新型平台、红色文化的宣讲课堂”四个定位,融合井冈山红色文化和农垦文化,不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培根铸魂激发精神动力
“我们的产业要强、村庄要美、农民要富,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是大事和好事,我们大家要一起把村里的产业搞好,把村子建好,这样大家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近日,丰田村老党员胡期昌用方言在宗族祠堂里向村民宣讲党的惠农政策,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无论是土专家、老党员、退休职工、返乡青年还是文艺志愿者,人人都可以是宣讲人;不管在红色大讲堂、学习强国线下体验区、文化广场、农垦文化长廊,或在宗族祠堂,处处都可以是群众开展理论宣讲的“主阵地”,推出“农垦故事会”“乡音传党音”“群众身边好榜样”等特色宣讲活动。
“唱山歌、讲故事、文艺演出……我们把想讲的变成群众爱听的,把群众爱听的融入我们想讲的,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还想听。”罗浮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何伟文介绍道。
身边人更晓身边事,百姓话易入百姓心,形式多样的基层宣讲活动中群众唱起“主角戏”,逐渐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力军”。
为民惠民践行使命宗旨
“以前下雨时,舞也跳不了、歌也唱不好,现在好了,不管刮风下雨,下棋、写字、唱歌、跳舞,我们的活动精彩不断。”音乐舞蹈室里,66岁的志愿者蒋雪兰正领着文艺服务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筹备一台文艺晚会。
依群众而建,为群众所用。据悉,罗浮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将社区中心废弃的幼儿园进行全面维修加固、改造提升,建设了一个集志愿服务中心、舞蹈室、红色书屋、书画室、红色大讲堂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罗浮镇建立了“你点单,我服务”机制,组织11支志愿服务队,征集了群众“微心愿”182条,累计点单派单835次,精准对接群众1200余人,实现群众需求从“线下收集”到“线上响应”的有效互动。
共建共享汇聚强大合力
5月29日,罗浮镇组织30余名儿童在实践所的童心港湾开展“与粽童乐”迎端午活动。自实践所投入使用以来,罗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160余场次,推出了“农垦圆梦”“童心港湾”“亲情连线”等特色活动品牌。
“一年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个叫刘爱珍的上海知青,退休后重上井冈山寻找下乡时一起共事过的‘老战友’,后来我们根据她所提供的信息,找到了两位曾与她一起共事的老党员。”罗浮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李春香回忆道。
“当时知青寻故友这件事打动了我,有很多‘老农垦人’离开井冈山后会回来寻找青春时期共同战斗过的人,但寻人难度较大。”罗浮镇宣传员曾怡说:“于是我们推出了一个‘农垦圆梦’志愿服务项目,专门为‘老农垦人’重寻故友,共续青春。现在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已有8名。”
润物化人彰显红色魅力
“当年,全长110.2公里的山区公路,全靠人力,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修通了!还同时开工建设电站、工厂,垦荒,造林……”农垦文化长廊里,志愿者薛德邻正在为学生们讲述井冈山的农垦历史。
薛德邻是一名扎根井冈山的上海知青,她曾担任过井冈山垦殖场幼儿园的园长。40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这里,从孩子们的“薛园长”成为了群众的“薛老师”。
“我希望能把井冈山的红色故事和井冈山垦殖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教会更多人唱井冈山的红歌。”是薛德邻老师常对群众说的话。
文艺展演精彩纷呈,文化课堂惠及群众,文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罗浮镇以“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精神宣讲”“红色故事比赛”“红色文艺下乡”等活动形式,激活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潮。
昔日农垦场,今朝实践地。重燃“农垦”之火,点亮“文明”之光,如今的罗浮镇,已处处盛开文明之花,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