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下遇见一座文明城
——专访安徽省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永胜
本报记者 李林晅

 

    开栏语>>>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既是徽商故里,也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山水秀美、生态优越、文化灿烂、人文荟萃。

    多年来,黄山市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2020年,黄山市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即日起,本报推出“走进黄山”专栏,通过记者对黄山市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采访报道,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敬请关注。

    安徽省黄山市,因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黄山雄踞于此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变迁,黄山的秀美风光与城市景观相融相生,造就了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为黄山市赋予了独特的文明气韵。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致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不断赋能。

    近日,记者专访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永胜,听他讲述了黄山市坚定追逐文明的故事。

    回应期待      绘就文明底色

    记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广大市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惠民工程。请问,黄山市是从哪些方面回应群众期待的?

    朱永胜:黄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一方面,我们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打造优质服务。及时解决市民关切的小区停车难、楼道卫生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交通拥堵节点、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等12个方面的提升工作,完成10家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超市化”经营。同时,在全省率先取缔农贸市场活禽交易,不断提升农贸市场功能品位。另一方面,我们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广“席地而坐”环境卫生标准,开展城市“徽客厅”示范区创建,推动“两高一场”周边环境整治延伸拓展,积极探索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最干净城市”黄山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

    另外,创建文明城市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畅通市民参与、监督、互动等渠道,推进全民创建。通过设立“创城随手拍”“创城曝光台”“文明城市创建”等栏目,利用书记、市长信箱及12345市长热线、民生热线、政风行风热线、“我要说”监督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征集群众关于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以及发现的问题;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内容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宣传在“有你·城市更文明”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持续激发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动员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和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干部每周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引导,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支持。

    多年来,我们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的过程,绘就了全民共建共享“同心圆”,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2021年,黄山市群众对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73%。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黄山市在全国114个地级文明城市中位列第9,全省11个地级文明城市位列第1。

    道德润泽      厚植文明根基

    记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那么,黄山市是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创建的?

    朱永胜:多年来,黄山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带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文明习惯养成。

    一是以制度为保障。我们坚持德治与法治结合,管理与引导并重,先后出台了《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黄山市养犬管理条例》《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等涉及文明创建的法律法规,以法治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二是推动融合现代价值。我们开展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大巡讲等徽文化宣传活动,举办了“文明黄山·精彩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徽州方言”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微短片等征集活动,推动徽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

    三是推动宣传普及。我们注重把握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公益广告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积极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公益广告1200余幅,着力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四是注重融入实践。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整理出具有当代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徽州传统族规家训300余条。各村镇(社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对照,提炼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另外,我们还广泛利用成人礼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传播主流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观、可触、可感、可知,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文化赋能      增强文明底蕴

    记者:黄山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2022年,黄山市被纳入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布局。当下,黄山市正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请问,黄山市是怎样做到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

    朱永胜:近年来,黄山市依托徽文化发祥地优势,实施全域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深植于现代黄山城市文明的血脉。

    首先,我们注重发掘徽州特色底蕴。组织徽文化专家学者,对徽州楹联、家训家规、诗词歌赋等4000多种文献和超百万文书进行发掘,编辑出版《徽州文化大辞典》《徽州文化300题》《阅读徽州》《徽州故事》等各类徽文化书籍,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举办“创意黄山 徽匠传承”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其次,我们大力推进徽文化普及教育。组建徽学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用好徽州楹联、徽剧作品、徽州民歌等徽州文化资源,开展“行走的党史”宣讲活动;推出歌曲《红色石屋坑》、徽剧《红军夜校》、歌舞《那一抹红》、快闪《唱支山歌给党听》、现代黄梅戏《有凤来黟》等党史学习教育作品,积极服务基层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改造更新等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程,联动社会各界力量,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在延续情感纽带、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注重融入更多现代时尚元素,打造更多新业态,增强传统文化的时尚感与流行度,让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当前:A1(2022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