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夏天的苏式绿豆汤
申功晶

    

    梅姑娘前脚刚走,知了就等不及似的叫了起来,梅姑娘走得干脆,留给大家一个响亮干脆的大晴天。我家乡有一首乡土气息十足的小儿民谣:“一记耳光,拷到里床,里床有只缸,缸里有只蛋,蛋里有只黄,黄里有个小和尚,恩那恩那要吃绿豆汤。”此中的绿豆汤是旧时吴地百姓“独一份儿”存在的消暑饮品。老苏州的夏天,是被一杯带着丝丝清甜的冰镇绿豆汤唤醒的。

    明代养生家高濂在其著《遵生八笺》中提到“将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解暑。”然而,这种“一把绿豆一瓢水煮开”的做法是绝难入老苏州法眼的。

    据我的父亲回忆,他小时候,每个夏夜的饭后,祖母总会端出冰镇得刚刚好的绿豆汤,变戏法似的摆上桌,一人一碗。白净的瓷碗底,有绿豆、糯米、红绿丝、冬瓜糖、蜜枣、葡萄干、芸豆……十来样配料“济济一堂”,绿豆爽口、糯米香甜有嚼劲、其他配料均是软软、甜甜、凉凉的,就着入口爽透的薄荷水,一口下肚,可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喝绿豆汤,父亲对红绿丝颇感兴趣,专门挑出来嚼,眼睛笑成一条缝,比过大年还开心。喝完后,祖父躺在凉席上,轻摇蒲扇,不知不觉酣酣沉沉睡去。可以这么说,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旧时,一碗苏式绿豆汤,成了消暑降温的必备神器。

    到了我的童年,母亲忙完工作,还要忙家务,哪里来闲工夫做如此繁复的绿豆汤,简单抓一把绿豆、放一些百合、加一勺绵白糖,混合着煮一锅简易版绿豆汤。要吃冰镇绿豆汤,把煮好的绿豆汤灌进大瓶,拧紧盖子,吊入井里,几个小时后,拿上来喝,冰凉爽透,连薄荷水也省下了。

    好在同一大杂院的吴婶是个巧手煮妇,每个暑假,到了周末,她会做一大锅传统的“五彩”绿豆汤,大院里的孩子见者有份,每人都能分上一碗。父亲尝过吴婶的绿豆汤说,味道和当年祖母做的相差无几了,是地道的苏式绿豆汤。

    我一得闲,就围着吴婶,饶有兴致地看她做绿豆汤。首先,选料堪比选美,要选大小均匀、表皮有光、色泽青绿的绿豆,糯米要挑闻起来有米香的圆糯米。绿豆和糯米都要隔夜浸泡,然后上锅蒸制,这样的绿豆不会因过度开花导致汤色犯浑,苏式绿豆汤的品相很重要,汤色清澈,才是成品的标准,汤色浑浊,绿豆汤就失败了。糯米不宜蒸得过烂,保留一点嚼头,这样口感更佳。传统的薄荷水是用新鲜薄荷叶加冰糖熬好后冰镇出来的。将蒸熟的绿豆、糯米,冬瓜糖、葡萄干、红绿丝、蜜枣……一股脑儿加入碗中,最后缓缓倒入冰镇薄荷水,糯米、绿豆一白一绿打底,青红丝在水中跳跃,一碗清清凉凉、五颜六色的苏式绿豆汤就做好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永远是苏州人骨子里对美食的执着和追求。冰凉透爽的汤水入喉,Q弹的绿豆一嚼,散落碗里的冬瓜糖、葡萄干、蜜枣,偶尔被舀起入口,甜中透酸,层次感极为丰富,足以慰藉江南暑热难耐的夏天。

    近几年,如两面黄、烫面饺等曾销声匿迹的苏式传统小吃又“重现江湖”。夜间闲逛,我在一家网红小吃店看到了久违的苏式绿豆汤,欣喜之下点了一杯。那腰圆膀阔的超大透明玻璃杯,有点像扎啤杯子,颇为豪迈,或许是配料太多,小容器不够盛放,或许是老板有意让大家喝到饱、喝个爽。一杯绿豆汤里,青绿色的是绿豆、蜜色的是冬瓜糖、雪白的是糯米、琥珀色是蜜枣,红绿丝上下跳跃,偶有一两颗金橘蜜饯,看起来像是神仙打架。餐具有吸管和勺子,勺子用来勺绿豆、糯米、冬瓜糖等,吸管用来吸冰凉的薄荷水,又解暑又管饱。外带打包也讲究地分两杯装,一杯单独装糯米、绿豆等,一杯单独灌满薄荷水。这种“干湿分离”法,看似麻烦,实则是为确保食客吃到堂食一样的新鲜口感。

    我喝着绿豆汤,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喝过的绿豆汤,和那些与绿豆汤有关的老故事。

 

当前:A4(2022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