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处着眼 小处着手
——宁夏银川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王伟

 

    两年多来,宁夏银川市坚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以试点县区为牵引,全域推进文明实践,努力打造实践科学理论、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乡风文明的银川样板。

    坚持以小平台搭建大阵地

    银川市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建在哪里。

    盘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54个、实践站538个,实现了县(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探索建立项目清单、队伍清单、责任清单、计划清单、和志愿服务地图等“四张清单一张图”,有效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探索成立全区首家互联网行业暨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深入推进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坚持管好用好农村文化大院、乡镇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道德馆、家风馆等特色实践阵地,利用公园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宫等阵地拓展建设实践点。

    坚持实体化运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推进基层所(站)有机构、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资料、有制度、有职能“七有”标准化建设,建强用好实践阵地。策划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工程”,精心打造十个示范所站、百支优秀志愿服务队、千场宣讲示范课,吸引百万群众齐参与。

    坚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银川市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主题、选定宣讲内容,推动群众共识共鸣、增强认知认同。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作出坐唱、花儿等特色文艺作品170余个、录制理论宣讲线上课堂320余期、举办展演展示活动430余场,创新开展“板凳会”“庭院读书班”“扫盲夜校”等系列活动。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广泛开展“爱要一起·文明实践”“六进传习”“红色电影进乡村”等利民、惠民、育民活动,把关乎民生的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政策和知识送到群众心坎。结合“雷锋月”“我们的节日”“开学第一课”等,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我身边的雷锋故事”“乡村网上春晚”等主题活动,以不同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引导群众革陋习树新风。

    坚持以小故事讲清大道理

    银川市坚持整合党政力量,吸纳社会力量,挖掘宣讲人才1200多名组建宣讲队伍100多支,努力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话”,既讲“普通话”也讲“家乡话”,用老百姓的话语讲清讲明党的理论和政策。

    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新乡贤和青年学生、文体工作者等群体的积极作用,建设理论宣讲专家库,分层分批开展宣讲活动1700余场。鼓励引导“中国好人”、“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典型模范参与宣讲,巡回开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宣讲活动3300余场。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推动文明实践自治组织在乡村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广“道德红黄榜”“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典型经验,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示范村”“星级文明户”“优秀宣讲员”等选树宣传活动。

    坚持以小善行聚集大温暖

    银川市坚持“群众吹哨、所站报到”,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文明实践的方向,推广“日行一善”的好做法,倾心尽力打造“爱要一起”志愿服务品牌。

    探索建立“开门询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所站接单、社会评单”的工作机制,动员各级党政机关、文明单位与所、站结对共建,建成志愿服务站点1300多个,实施项目3600多项,形成了总队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志愿者领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以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集中示范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送理论、送教育、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平安、送关爱、送新风“八送”活动,打造了“邻里一家亲”“移风易俗巡回宣讲”“红领巾课堂”等一批优秀品牌。印发文件完善制度激励奖励志愿服务,建立实践积分兑换超市,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当前:A2(2022年07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