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微循环”,推动黄山乡村绿色转型
程向阳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广泛推广“微循环”模式,推动黄山乡村绿色转型,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治理和宜居水平。

    流口:“生态美超市”,保护源头生态

    休宁县流口镇位于皖赣交界处率水山麓,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源头,境内有机茶建设示范区连续24年获欧盟IMO认证,被评为省级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茶之乡。

    早在2016年,流口镇率全市之先创办了“垃圾兑换超市”,引导村民从“要我收集、要我分类”到“我要收集、我要分类”垃圾的转变,后升级为“生态美超市”。“超市”实行镇出资村管理模式,每周固定时间为垃圾兑换日,村民用日常收集的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以此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保护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生态美超市”的建立,是流口镇抓党建促创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当地生态优势的集中表现,其先进做法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生态美超市”345家,每家“超市”年均回收塑料瓶近200公斤、塑料袋9600余只。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组织的“新安江流域‘生态美超市’垃圾兑换项目”入选全国2022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名单,系安徽省唯一入选案例。

   坑上:但闻衣杵声,不染丰乐水

    捣衣声声、欢声笑语。6月14日,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徽派生态洗衣房内,端着洗衣盆的浣衣妇,三两而进,捣衣声和着村妇爽朗的笑声,展现出乡村生态文明的新气象。“有了生态洗衣房,村民不用到河里洗衣,河水也干净了。”当地村民方梅花说。

    坑上村位于新安江支流丰乐河上游,是徽州区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守护这一汪绿水,该村建成日处理5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实现应纳尽纳的同时,村民庄稼浇灌用水的难题也一并解决。污水处理站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二级泵站引至山腰处浇灌茶园、菜园,实现了中水回收再利用,村民就此告别翻山越岭引水浇灌的历史。与此同时,村中建立徽州区首个村级生态洗衣房,引入山泉水供村民浣洗衣物,污水并入污水处理终端循环利用。这种水回用模式,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坑上模式”予以推广。

    青山:无动力处理,解污水问题

    近年来,歙县富堨镇青山村通过村庄治理,让山村重焕新颜。该村与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合作,在全县率先建设了无动力生态式污水处理设施,根据村庄地形,分户纳管收集处理,建成大小不等的3处污水处理终端。终端采用厌氧发酵+生态湿地+还田利用模式,解决了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群众满意度高。整个污水项目投资约30万元,成本低,无动力终端处理,后续管护简单,运维成本低。同时建成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又在村庄规模养猪场采用秸秆综合利用发酵床养殖技术,改善村庄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村党总支书记江云沅表示:“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是青山村的宝贵财富。当前,青山村正努力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环洁:全覆盖保洁,净乡村环境

    2018年,黄山市以PPP形式,通过招标,引进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目前,该公司3200名保洁员负责黄山市三区四县建成区(不含风景区)101个乡镇、689个行政村、近7000个自然村的村庄及道路的保洁、水域保洁、集镇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等,覆盖人口约116万人,覆盖地域面积约9188平方公里,正常时期日处理垃圾380吨。

    据了解,黄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运营实施三级管理模式,市级项目总公司—三区四县7个项目部—全市101个乡镇,全面导入精细化管理;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至市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处理,全面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项目依托智慧环卫系统,进一步健全三级质量监管体系及数字化管理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作业质量管理,由“人管人”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方式转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当前:A2版(2022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