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之光,温暖、美好,充满力量。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天津市宝坻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锻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宝坻模式”。
◆ 志愿服务
天天见日日新
走进口东镇老庄子村,笔者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新变化:村庄景美如画、道路平整干净、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光村里的环境美,志愿者们还给我们老年人免费洗衣、理发,大伙儿心里更美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口东镇老庄子村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结合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照顾不到家里老人的问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专项志愿服务队,定期来到村民家里帮老人洗衣服,提供代买代办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村民实际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设置了理发、休闲、儿童之家等场所,给村民免费理发、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的思路,站里还着力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对志愿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老庄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振龙介绍说。
◆ 凝聚教育合力
灌溉文明新希望
“咱们接着进行气息练习,发‘嘿’‘哈’的音时需要先深吸一口气,然后从丹田处直接发出,双手叉腰,感受腹部的力量……”暑假前,宝坻区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队走进宝坻区景苑小学,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经典诵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线下教学和线上直播的形式,景苑小学1000余名学生共同感受诵读魅力。
宝坻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潘晴围绕语言表达器官的功能训练等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发声原理,演示口部操等发声技巧,还结合现场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孩子们一起练习绕口令,让他们用手触摸声带振动,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发声训练中。孩子们跟着讲解,积极模仿、练习,踊跃地举手发言,争先到台前展示,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活动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化手段,除了现场50余名学生外,各个班级都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各自教室里同步进行学习,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
据了解,以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项目为依托,宝坻区融媒体中心与景苑小学共同建立了“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这也是全区首个经典诵读实践基地。下一步,将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和习惯,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们对诵读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从经典诵读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 “100+N”
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宝坻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机融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实现志愿服务常态管理、规范运行、品质提升。
在宝坻区宝平街道“红色记忆”──“四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站点,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的20余名志愿者在这里接受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他们将充实到讲解、疏导等志愿服务岗位中,进一步完善“四史”教育基地站点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志愿者社会化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宝坻区市场监管局志愿者曹钰说:“通过培训,使我们对‘四史’教育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以后会更好地服务群众、讲好宝坻故事,发挥文明实践的作用。”
据了解,宝平街道“红色记忆”──“四史”教育基地站点共有6个志愿服务队伍,1360名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党员、群众和学生。站点联合多个有关部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今年以来,宝坻区积极推进公共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培养壮大应急志愿服务专业队伍,探索设立社区小分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实现区直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张志中介绍说:“我们整合文图两馆、党群服务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窗口单位,打造‘100+N’个实践基地,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打造了志愿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体育卫生等平台,更好地满足了百姓‘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达到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目的,引领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风潮。”
截至目前,宝坻区已经完成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任务,成立志愿服务队1000支,其中,特色志愿服务队40支,注册志愿者近15万人,平均每月开展活动800余场次。
绘文明画卷,看一树花开。宝坻区的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成为乡村振兴、传播文明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