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德治教化”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罗浩  刘鹏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高度重视德治工作,围绕建设“人民幸福的秀美苗乡”谋发展、促振兴,在治理中找准德治定位,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激活道德力量,不断以德治的新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乡村更加文明、百姓更加幸福。

    以文养德

    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更牢

    建好文化阵地,涵养德治土壤。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妇儿之家等阵地,提供理论宣讲、村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服务。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78个,实现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为弘德扬德提供阵地支撑。办好文化活动,营造德治氛围。以苗族文化节日为依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苗乡优秀传统“德治”文化,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进校园、文化下乡等主题活动500余场次,倡导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又让德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提升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自觉性。突出文化特色,增强德治认同。把德治文化融入大坝高装、贾氏微刻等重要文化的传承发扬中,厚植文化底蕴,以文化认同促进德治认同。

    以评立德

    让基层治理的抓手更活

    树立道德标杆,彰显榜样力量。深入开展“双文明创建”“苗乡好干警”“最美家庭”“苗乡好婆婆、好儿媳”等系列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县级以上道德模范44人、先进典型586人、新乡贤40名、最美家庭76户,并利用宣讲会等方式对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把道德模范的力量覆盖全苗乡,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明确价值导向,助推中心工作。以红黑榜、道德评议会为载体,把征地拆迁、风貌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中心工作纳入评议范畴,推动破难攻坚、化解纠纷,实现德治教化护航中心工作。转化成果运用,助力乡村振兴。将道德评议结果与“村资贷”授信相结合,县级道德模范所在村最高授信额度可提高30万元,使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激励,极大地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以规促德

    让基层治理的制度更优

    完善村规民约,激发自治活力。出台兴文县促进社会风气大改善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各村(社区)引导群众参与制定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遵纪守法、忠孝节义、崇德向善、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等内容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共同约定,有效促进德治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弘扬家风家训,丰富治理路径。在全县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评选出优秀家风家训代表12名,围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打造家风家训教育基地1个,组织近万人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德治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引导组织参与,形成德治合力。将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内容融入各类组织的组织规章、行业守则、职业规范等的制定中,对不符合道德规范准则的相关从业人员予以教育或者辞退,让无德者、失德者寸步难行。

 

当前:B3(2022年07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