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联动”强堡垒 “三大经济”促振兴
——云南大理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卞晓茜  周应良  李建华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发展,久久为功推进,积极探索实践项目化、产业化、组织化“三化联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引领壮大村级集体“阳光经济”“特色经济”“共享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项目化联动”托起“阳光经济”

    1500小时年日照时数,阳光赋予了剑川县绿色而久远的财富。2019年,总装机10993千瓦时,总投资6211万元的光伏扶贫电站落户剑川,通过将村级扶贫电站资产确权至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以“电站运维+公益岗位+村级公益+奖励补助”的分配方式,连续20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保驾护航”。

    “2019年之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而且还不稳定,通过把村集体所有的长期闲置林地租赁给光伏发电公司建设光伏电站,近三年来,每年仅光伏产业一项就能为我们村集体经济增加28万余元的‘阳光收入’。”剑川县老君山镇官坪村党总支书记杨梅松说。

    “剑川县实施的40个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惠及当地8个乡镇3441户农户。”剑川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县能源局局长刘江华介绍,2021年,全县光伏发电量1772万千瓦时,电费收入1202万元,平均每个村收入30.05万元。

    近年来,大理州坚持抱团发展,按照“精心储备谋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分类指导督项目”的原则,通过项目化联动,把村集体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阳光经济”。2019年以来,全州累计申报项目402个,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2.01亿元,撬动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近3亿元。通过项目带动,截至2021年底,全州已有105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比95.4%。

    “产业化联动”壮大“特色经济”

    “这些桃树是去年春天种下去的,现在长得比我们都高了,今年已经挂果,即将产生效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盛夏时节,在大理市海东镇名庄村西大关桃树种植基地,名庄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春城一边查看桃树的长势,一边向笔者“炫耀”起这片可以让土地生金的“宝贝”。

    “名庄村先后流转了150多亩土地,建成了5个水果实验种植基地。”李春城介绍,产生效益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名庄村的发展只是大理州以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理州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突出市场导向、资源导向、产业导向,通过城市拉动型、产业带动型、招商合作型等发展模式,坚持区域化、差异化发展,结合“一县一业”发展思路,不断拉大“特色经济”产业链条,以产业化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品牌化发展。

    “组织化联动”创出“共享经济”

    “前不久,县里5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指挥部给我们村拨付了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和3万元的土地租金,这笔集体收入我们将用作村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后村内的建设会越来越好。”弥渡县红岩镇章岗村党总支书记蔡会才信心满满地说。

    红岩镇章岗村通过成立正大生猪养殖合作社,积极发动农户加入合作社组织,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租赁给正大集团发展100万头正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实现多方共赢,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题,以党建引领催开村集体经济“产业之花”。

    近年来,大理州坚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的原则,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县市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整合沪滇帮扶、产业发展等资金资产,村集体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入股,各县市每年整合资金项目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不少于15个,每个项目整合资金不少于50万元。同时,坚持共建共享,州级出台加强村干部管理激励若干措施,明确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发放条件,指导各地制定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完善“三资”监管机制,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配强“三资”业务管理人员队伍,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创出“共享经济”,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2版(2022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