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精气神”更足 “量质效”更高
鲁昌文

 

    自2020年山东省昌邑市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后,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为民、惠民、利民”创建工作理念,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在精神文明的涵养下,全市上下“精气神”更足,城市发展“量质效”更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丰收”。

    顶层设计

    绘就文明创建新蓝图

    要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必须得从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自上而下形成工作闭环。

    在昌邑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要求,这为今后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

    为此,市委、市政府继续将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列为“一把手”工程,融入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纳入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查事项,把“群众的需求”和“创建的要求”有机结合,部署了15项攻坚提升专题,以“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提升文明创建战线人员业务水平。

    同时,依托文明单位结对包靠、党员“双报到”等工作模式,88个市直部门单位主动认领包靠小区、路段,依托6500余名党员志愿者、260名专职网格员、2118名楼道长等有生力量,充分发挥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擦亮“文明创建红色风景线”工作品牌,不断提高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常态长效

    扮靓文明城市新面貌

    空中飞线杂乱无章,一直是老旧小区的“通病”。而在昌邑市不少老旧小区楼栋之间线缆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凌乱无序,而是多条线缆捆扎在一起,十分整齐。

    据悉,今年以来,昌邑市已对11个片区组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专项整治垃圾堆积、线路老化、管道失修和冬季供暖等问题,同时大规模治理“飞线”,清理私搭电线、蜘蛛网现象860余处,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出“无线”美丽。

    不仅如此,为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昌邑市以城市环境更优质、城市管理再提升为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突出问题,细化分解涉及本部门领域创建任务,从点入手、向块融合,深化市容秩序管理,以“绣花”功夫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点位巡查管控力度,全面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目前,昌邑市依法处置圈占公共停车位问题1950起,施划限时免费停车位48876个、非机动车停车区1.2万余平方米;与沿街单位、商铺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4300份,设置责任公示牌1470个;改建昌平路、灶朱路、海昌路,打通城区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出口,完成城区37条背街小巷、4处集贸市场综合治理,建设星级公厕44座;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管理范围和内容,全面抓好环境整治,齐力按下城市“美颜键”……

   点阵发力

    把好文明素养“关键环”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昌邑市将提升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终极目标”,先后印发《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落实措施》《关于开展“弘扬时代新风 争当文明市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引导市民摒弃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为实现文明实践阵地点阵式全覆盖,昌邑市搭建市、镇、村三级工作体系,实现文明实践100%全覆盖,为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作提供了坚强阵地,同时通过“五为”志愿服务等活动引领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进一步擦亮“红色+”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在19个城市社区启动了“美德银行”,激励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社区管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邑”和堂茶馆等特色工作室156个,调处矛盾纠纷2367件,成功率98%以上。

    而今,昌邑市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的模式已然形成,成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软实力”,把好文明素质提升的“关键环”。

    构建体系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7月15日,一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在下营镇海眼村举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整场演出高潮迭起,深得群众喜爱,现场不时传来喝彩声和阵阵掌声。

    村民们纷纷表示,平时看戏都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演出送到了家门口,怎么也不能错过。“真是太开心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希望以后经常有这样的活动。”现场观看戏曲演出的村民们纷纷赞道。

    今年以来,昌邑市不断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打造了“文联万家·艺润昌城”文化品牌,先后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昌邑做法”,依托22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伍,成立了市镇两级图书馆流动服务队,由公益电影放映员兼图书管理员,在每村电影放映前开展图书免费借阅,把图书带进农家,送到田间地头;精选60项非遗项目纳入手造项目库,实施重点支持、动态管理,对市场认可度高的项目重点倾斜,在产业化、品牌化上引导扶持,已培育华晨彩装“青云染”、同文堂毛笔等手造品牌20余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出“非遗传承贷”,为9个非遗项目办理授信706万元。

    文明不是口号,而是责任、细节和涵养。接下来,昌邑市将继续保持昂扬姿态,常态化开展各项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城市环境面貌、形象品位实现新的更大提升,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让群众的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

当前:B1(2022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