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特色品牌 奏响文明乐章
——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袁矛  实习记者 王露


    

    
    蒙自市“红色舞蹈党课”

    玉溪推出“青花街夜宣”活动品牌

    开栏语>>>>

    盛夏的云南,阳光明媚,山川展绿,生机盎然。在这片承载着多数人“诗和远方”的云岭大地上,文明正在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守正创新中深化拓展,在务求实效中深入推进,在为民惠民中深耕厚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细落实、出新出彩。

    即日起,本报推出“走进云南”专栏,通过记者对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等各项工作的深入采访,多角度地展示云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和成果,敬请关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进、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省实现129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近日,记者深入云南省多地采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亮点,看各地如何将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让文明新风吹遍村村寨寨。

    打破常规

    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每逢“周末小剧场”有演出时,市民朋友们常常需要提前很多天进行预约。舞台之上,舞者用柔美且有力量的肢体语言,展现云南省早期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光辉形象。舞台之下,影视化表现手法与现代化舞美设计烘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得观众们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激情澎湃。这不仅是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更是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红色舞蹈党课”。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落地生根,蒙自市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群众能歌善舞和群众文艺团体活跃的优势,坚持以“小演出”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讲明“大道理”,精心编排了红色芭蕾舞剧《查尼皮的马灯》、儿童舞剧《校长!您不要走》、音诗画《信仰的力量》、芭蕾交响《红色经典·致敬百年》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让观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独有的“剧后15分钟”微党课,更是让“周末小剧场”放射“大光芒”。

    以舞蹈党课推动理论宣讲立体化、品牌化发展,是云南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始终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贴近群众的有效方法、路径、载体,通过组建类型多样的理论宣讲志愿队伍,把理论宣讲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等形式,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组建感恩宣讲团,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采取“院坝会”“火塘夜话”“板凳课堂”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宣讲,推动政策宣讲精准化。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全州形成宣传部门统筹、行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大宣讲格局,构建大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一张网”理论宣讲矩阵,形成大理“苍洱品牌”,分众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文山市为试点,以“小切口”打造理论宣讲“大学堂”,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巴士微宣讲,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疫情防控等内容,联动街道社区参与,让普通志愿者变身“百姓宣讲员”,公交巴士变成“流动讲台”……

    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一场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的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活动,让理论宣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更好地激励云岭大地各族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

    事事为民

    让志愿服务“亮”起来

    前不久,丽江市古城区大研街道新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一场网络直播培训活动,这对于新义街密士巷的商户刘成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刘成想通过直播带货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他通过社区微信群发起“点单”,提出了“希望能有相关专业的志愿者给大家进行培训”的需求。社区收到信息后对同类诉求进行了集中收集整理,整合资源,完成“下单”。随后,“彩虹”志愿服务队及时“接单”,邀请专业人士对商户们进行培训。

    活动中刘成认真聆听、用心记录。他说:“通过志愿者理论解析、案例分享、现场答疑,我深受启发,觉得大有可为。”

    新义社区地处丽江古城核心区,是一个集景区、商区、居民区、遗产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随着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原住居民大量外迁,像刘成这样的“新丽江人”不断涌入。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了具有新义特色的“彩虹”志愿服务品牌。新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耀玔告诉记者,该志愿服务队下设“红、橙、黄、绿、青、蓝、紫”7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因需按“色”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政策宣传等服务内容,并积极探索“三项清单”模式,实现志愿者小分队与社区群众之间的高效、精准对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云南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省成立志愿服务总队129支、8+N志愿服务队10135支,实名注册志愿者697万人、志愿服务队4万支,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3万个。

    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品牌。安宁市青龙街道赵家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流动书包”,根据群众点单式需求,把图书资料、政策答疑、业务办理、实践活动等送到田间地头。曲靖市会泽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文明十践”,设计打造“幸福家园”、新生活习惯养成、“小手拉大手”等18个志愿服务项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文明素养。昆明市呈贡区以“绽放的花都、流动的文明”为主题,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如彩云社区“爱心商家”资源互换、优势共享,探索爱心服务的文明联盟;七步场社区“百年豆腐”打造非遗传承的文明之品……

    同时,全省上下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春雨工程”“关爱山川河流”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实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上下同求

    让文明新风“吹”起来

    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的青花街是云南省首座以青花瓷文化为主题的一站式微度假生活体验创意街区。夜幕降临,青花街被五颜六色的花灯照亮,香气四溢的美食,热情洋溢的商家,熙熙攘攘的人潮,光影霓虹之间尽享一座城市的热闹活力和浓浓烟火气。

    结合青花街人气高涨,已经成为年轻人打卡休闲的聚集地这一特点,玉溪市创新将青花街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并推出“青花街夜宣”等活动品牌,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

    7月1日,青花街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市民不仅可以参与红色快闪录制,还观看了朗诵、音舞诗、乐队演奏、大合唱等形式多样的精彩表演,在互动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将网红街区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是云南省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力量、开展可持续有实效的文明实践活动的创新尝试。随着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各地聚焦目标任务,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源头活水”。

    唤醒沉睡资源。各地统筹整合党校、关工委、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道德讲堂、乡(镇)文化站、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有效利用企业、小区、茶室等社会资源,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

    弘扬文明风尚。各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实践养成。通过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卫生庭院,设立“红·黑”榜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时代新风。通过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凝聚精神伟力。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广泛组织“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我眼中的这十年”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知识竞赛、民歌唱给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成为云南各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广泛受到群众欢迎,同时激发人民群众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的动力和热情。

 

当前:1版(2022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