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拿着镰刀收割稻谷,有的在整理稻穗,还有几个围住一只楔形敞口木桶,用力摔打着手中的稻穗——这是在脱粒。正值暑期,广西南宁滨湖路小学校园开展“大地”课堂,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翻地、埋肥、育种、插秧直至收割,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据8月5日 《光明日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必要了解“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国计民生。“大地”课堂是一种取材于生活、忠于国情的生动教学实践。据了解,滨湖路小学这片稻田,虽然位于校园内,但和真正的农田一样,既遭遇过虫害,也碰到过鸟患,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地“课堂”。借助“大地”课堂,学生们得到了播种收获的亲身体验,增加了对农业的感性认识,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的。
“大地”课堂本质上是一种劳动教育。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不能囿于教室这一方小天地,还要到教室之外“野蛮其体魄”。孩子们将汗水滴入泥土,将专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助于他们培树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对“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粮食多一分敬畏,对农民多一分尊重。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勤劳的劳动习惯,体会劳动付出的意义,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将使他们受益一生。过去,在中小学校的教育中,劳动教育缺位现象较为普遍。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改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如何让中小学生从小培养各种劳动本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大地”课堂无疑提供了一种范本,其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带动孩子们走出教室,在俯身弯腰的动作中体味辛劳,将劳动教育镌刻进精神深处,这样的大地“课堂”不妨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