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全力描绘城市治理新画卷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在城区的内涵、形象、细节上下功夫,持续补短板、增亮点、提品质,落实“创则必优”的标准和措施,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建优美整洁、和谐舒适的城市环境。
亮点一
整治老街焕发时尚新貌
老街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的“里子”,它不仅关乎着市民的日常出行,也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为进一步推进对历史文化老街区的保护,留住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自2016年开始,石景山区提速老城区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南小街试点、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路两廊、菜市场路、法海寺东街等市政工程的改造,实现了架空线入地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修缮,老区面貌得到显著提升,“秀”出历史文化街区新容颜。
“门前的‘卧牛墙’不要拆掉,我担心会导致房屋倾斜,整改的时候这部分需要保留。”居民黄先生担心拆掉门前的“卧牛墙”会导致房屋倾斜,要求必须保留该部分。石景山区工作专班人员在研究商讨后,最终以隔断观瞻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整改,既保留了房屋支撑结构、又增加了外部美观。黄先生对整改结果很是满意。
在对老街的整治中,石景山的系列做法充分彰显了“为民惠民”的创建理念,组织由区城管执法局、金顶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市管理办公室等组成的工作专班对老街地毯式的摸排,入门走访,了解居民的诉求。并针对白天入户收集到的居民诉求,采取“晚碰头”的方式,对项目推进中的重要环节、问题症结,进行研究汇总,制定出以“一户一案”的方式推进,确保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以最快速度抓好工作落实,凝聚起强大合力,压茬推进各项工作。
亮点二
精心设计有“温度”的坡道
文明、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名片,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一项重要指标。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来,石景山区坚持从“创城为民”角度出发,以“惠民利民”为目标,围绕辖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不断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这个坡特别陡,每次我都是推着上下,不敢骑着过去,比较危险。”“平时送快递,走这条路比较方便,但是坡太陡了,我在这翻过好几次,非常不安全。”说起广宁街道麻峪村中街与永定河引水渠新河西路河堤路口处路面以前的路况,市民和快递员都直呼危险。此路是麻峪村通往五里坨地区的一条重要道路,路面是由台阶和坡道组成,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行人、摩托车、三轮车经过,但由于年久失修,坡道路面坑洼不平,坡度较大,车辆通过时十分不便,过往居民们对此也深有体会。
为解决居民出行的烦恼,保障出行安全,石景山区广宁街道第一时间吹哨,召集相关单位共同会商,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将坡道的长度拉长,坡度延缓,使来往车辆可以平缓地上下,安全系数倍增。同时,将原先的一条车道改为“一上、一下”两条车道,让双方向车辆不冲突,有序行驶。并在两条车道中间加装扶手,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在保障了安全的同时还兼具了美观性。
“这条路修的太好了!真是为我们带来了好多便利!”“自从这条路修好以后,特别方便,我现在都是骑车出门了!”修整后的路面,给群众带来了诸多方便,群众直呼“为民实事办到了心坎里。”
亮点三
推进“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
“小公厕”连着“大民生”,同时也关系着“大文明”。公厕建设是一项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民生项目。在推进文明城区创建中,石景山区坚持创建惠民,精准提供贴心服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原来的水泥厂社区南坑平房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且坑位较少,在早高峰,许多居民需要排队上厕所。为解决居民的苦恼,水泥厂社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对接,盘活平房区内闲置空间,建造了不临近居民区但又较为方便的公共卫生间,给平房区居民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厕的公共服务功能,将实事办到居民的心坎上。
“我们这里的居住人口多,之前只有一个卫生间很不方便,很感谢街道和社区积极协调,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用上新的公共厕所后,南坑平房区居民的开心溢于言表。
南坑平房区的公厕改革,只是全区公厕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景山区积极推进 “厕所革命”,从规划布局、功能品质、智慧管理等方面,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公厕布局不合理、功能需完善、管理待创新”等问题,以人性化、美观化、智能化的新格局,让辖区居民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厕的公共服务功能。
如今,走在石景山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个个高颜值的公厕,在给辖区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城区的一道文明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