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均在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虽然名称各异,但服务大致相同,涵盖购物、运动、社交、文化、休闲、养老乃至教育、政务等方面,有力提升了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圈”出市民好生活。
为加强农村地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前不久,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在“生活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我国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
那么,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本期话题对此予以探讨。
文化娱乐
实现乡村的“精神共富”
江德斌
我国乡村不仅有秀丽的田园风景,还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在我国古代诗词里,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总是充满浪漫色彩。鲁迅在小说《社戏》里,也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乡村戏剧舞台的精彩场面,令人为之神往。这些在一方面表明乡村有着闲适怡人的田园风光、多才多艺的文艺人才;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民在辛苦劳作之余,也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械化耕作、科学种植技术逐步推广,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在农业生产之余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各地对城市“文化娱乐服务圈”建设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扮靓城市“文化客厅”,新建了一大批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方便市民就近享受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相比之下,在一些乡村,文化娱乐设施仍较欠缺,不易形成文化聚集地;加上目前农村地区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诸如戏剧、杂技、秧歌等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要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娱乐服务圈”建设。在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和企业赞助、新乡贤捐赠等途径,统筹相关建设资金,兴建乡村图书馆、文化馆、村史馆、大舞台、球场等,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在活动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读书节、歌舞比赛、球赛等,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使用场地,自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实现乡村文化娱乐建设提质升级。
乡村“文化娱乐服务圈”建设,可以推广建设标准,但不能单一化,以免“千村一面”,失去地方特色。因此,各地乡村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因地制宜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鼓励突出特色文化,创办优势文化项目,倡导创新融合发展。比如,一些乡村可以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编排现代乡村戏剧、秧歌广场舞等,吸引年轻人加入;有的乡村可以根据本地情况举办乡村体育节、文化节等,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创出文体品牌,还能成为旅游表演项目,吸引外地游客观光。
家电维修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唐小兰
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对一些偏远山区来说,打通农村家电维修回收服务“最后一公里”也很重要。
近些年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厨房电器等家电逐步走向千家万户,尤其是国家推行家电下乡,让农村家庭的家电类型越来越丰富,“数字家电”也在农家广泛扎根,大大改善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家电维修和旧家电回收,也逐渐成为偏远山区村民关心的问题。在偏远山区,家电维修下乡较难,因为家电维修人员属于专业人才,这是偏远地区的短板;同时,因为地域偏远,出现故障的大件家电运输起来不方便,维修所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都比较高。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家电维修看似是小事,实际上,却是关乎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一些问题家电因维修难,用户久拖不修,导致家电带“病”运转,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中,解决偏远山区的家电维修难题,不容小视。
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强政策倾斜,引导更多的家电维修人员扎根偏远乡村,在专业技术的教育培训上给予支持,为农村家电维修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可着力解决家电经销商可能对部分偏远农村“重销售、轻服务”的问题,尤其是对超过保修期的家电,要明确经销商和厂家的维修责任,规范收费标准,提升维修人员的职业素养,以高品质的售后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废旧家电的回收难,则是偏远山区村民的又一“心病”。据报道,前不久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希望“以旧换新”在偏远农村也可以得到很好实施,解决村民的旧家电回收难问题,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释放家电消费潜力。
打通偏远农村家电维修回收“最后一公里”,既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要打通人才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专业人才、家电销售商等多方面的力量,更好地解决农民家电消费的后顾之忧。
健身运动
让美丽乡村更具动感
王坤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自觉选择。为此,国家16个部门此次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可见,打造乡村“健身运动服务圈”,既为民之所愿,更为大势所趋。不过,如何才能让乡村“健身运动服务圈”发挥最大功效,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首先,打造乡村“健身运动服务圈”不是短期目标,而是一项长期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既要解决燃眉之急,又要持续见功见效。因此,各地既要避免打造的乡村健身运动场所小、器材少,无法对接农村群众更广泛的健身需求,也要避免打造的乡村健身运动场所过大、器材设置不合理,导致场地闲置。故在打造乡村健身运动场所时,应提前做好分析研判,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按照轻重缓急,分层分类打造健身运动场所。
其次,打造乡村“健身运动服务圈”,涉及项目多,既少不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化运动项目,也少不了适宜老人、儿童、伤病人等不同人群的健身项目,从场地建设到设备采购,成本投入巨大,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发力来完成。比如,有些地方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采取基层政府出资、行政村出地、农民出力、体育部门配备体育器材的形式,使项目建设推动有力。除此之外,在一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也可由政府主导,探索以“旅游+健身+公益”的新模式,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地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作出更大贡献。
再则,打造乡村“健身运动服务圈”,还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住家人口的分布情况、年龄特点、便利程度等,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如果单纯依托村级活动阵地,扩大健身运动的场地和设备规模,并不一定能满足大多数村民的服务需求。毕竟,运动服务场所太单一、太集中,对离服务区较远的住户而言,则多有不便,难以达到无差别、全覆盖的服务宗旨。为此,除建好村级中心服务点外,也可按居民聚居、连片院落等划分服务半径,散状式建好运动场地、添置健身器材。
期待各地都为村民强身健体提供更多空间和便利,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健身服务。
商超菜市
让村民便捷舒心购物
乐兵
如今,农村群众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商超、菜市场已成为村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是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农村商超、菜市场的布局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农村群众推着“购物车”、拎着“菜篮子”是否舒心,也影响着这些生活服务场所的长远发展。因此,专项规划不能缺位。
加强农村商超、菜市场专项规划,各地可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和新建村居商业配套设施,结合交通条件及周边市场等因素,注重将不同体量的商超、菜市场科学分布,区分各级市场核心功能,合理规划和布局商超菜市场、便民菜店等。一方面,可对建成年代久、建筑老旧、设施落后的商超、菜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加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顶棚改造、完善储藏保鲜设施,优化购物和经营环境,完善卫生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将摊位进行调整,清除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让农村商超、菜市场焕发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商超、菜市场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为市场发展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加强对经营户的教育引导,引导经营户自觉规范经营、文明经营。
硬件改造、环境改善只是提升农村商超、菜市场建设的第一步,还要推动形成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良好环境。比如,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组织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星级经营户”评比,并通过奖优罚劣,调动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积极性。
农村商超、菜市场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可以深入挖掘商超、菜市场的历史记忆、文化内涵,与当地村民建立情感链接,让商超、菜市场成为农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地文化的一个展示窗口,让商超、菜市场在浓浓的“烟火气息”中散发文化韵味。
建好农村商超、菜市场,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建设好、管理好农村商超、菜市场,广大农村群众的日子就能更舒心。
物流快递
为送进来、寄出去提速
杜才云
当下,村村寨寨已与现代物流快递业紧密联系起来:只要会使用智能手机并熟悉网购,所需商品基本都能线上下单购得;或者将农家特色产品上网销售,实现增收致富。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现代物流快递业深耕农村,将生产者与消费者、城市与乡村、市场与信息、运输与配送、创业与就业等多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
如今,我国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作为一名农村群众,笔者认为,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快递服务圈”也迫在眉睫。要看到,在部分农村发展物流快递,还面临着道路交通不够畅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健全、物流快递点投资收益保障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现状,早日形成乡村物流快递的高效服务,造福农村群众。
物流快递点的布局是否合理规范,收取快递与寄递农特产品是否快捷方便,这些都是乡村物流快递点布局要考虑的要素。要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好乡村物流快递布点规划,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尽量做到一个村至少有一个布点合理、面积足够、电力网络良好、一点多能的快递超市,或“便民服务站”“综合服务站”,让农村群众收快递、寄包裹尽量足不出村,不跑“冤枉路”。
除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外,还要保障乡村物流快递服务业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既有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一则,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一管理,做好业态规划,建立国有企业邮政和政府投资为主、民营企业和社会投资为补充的乡村物流快递稳定投资体系,让乡村物流快递业具有普惠性质;二则,营造良好的就业从业环境,相关部门可给予这一行业稳岗就业政策补助,让从业人员有“甜头”;三则,充分利用好村级闲置资源“搭台”,免费提供或以低廉租金吸引私人经营乡村物流快递服务。当乡村物流快递业可以持续经营发展,群众就会持续受益。
医疗卫生
让村民不为看病发愁
杨兴俊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村民的健康需求,是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的重要事项之一。可以说,打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让村民更幸福的重要“砝码”。那么,如何更好地打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
首先,硬件建设应跟上。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是强化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供给。当前,要全面消除村卫生室及村医“空白点”,应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村医,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同时,要全面推进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助做好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工作,发挥好“前哨站”作用。
其次,人员配备应跟上。数量充足、素质全面的农村卫生人员,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根本力量,配备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村级“全科医生”,是打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的重中之重。有专家建议,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加强乡村医生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输血”“造血”,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保证乡村医生源源不断、后继有人。同时,落实好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合理收入,完善培养使用、养老保障等政策。要积极探索乡村医生“县管村用”,在岗乡村医生基本养老保险应实现“应保尽保”,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再次,能力建设应跟上。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也就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形成分级诊疗、合理诊治、有序就医的新秩序。要大力推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乡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乡镇卫生院可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共同提高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最后,保障措施应跟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地方财政、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筹资机制,支持政府购买村级综合服务试点,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
随着打造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圈”的逐步深入,必将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硬件、人员、能力、保障方面日益完善和到位,越来越好地解决农村群众的就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