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往实里做、往心里走
7月7日,重庆市南川区乾丰镇农化村一处农家院坝十分热闹,村干部、志愿者和村民们围坐一起,聊家常、解政策、话发展、谈技术,这是农化村“茶韵小院”首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场。“茶韵小院”是由15户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网格单位,也是农化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户连网”建设的成果之一。“茶韵小院”院长何祖文开心地告诉记者:“‘茶韵小院’网格里的15户农家虽然住得近,但平日里大家少有聚在一起的时候。茶叶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以‘茶韵小院’的形式把大家联络起来,既开展技术培训,又解决矛盾纠纷,让我们邻里关系更近,情也更深了。”
“户连网”是南川区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南川区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构建区乡村分级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工作格局,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往实里做、往心里走。
巧织“户连网” 志愿服务惠民暖心
“上坡咯,来咯,上坡来到打闹坪,苞谷豆子像竹林……”7月初,在金山镇玉泉村,随着金佛山打闹第二代传承人张祥意唱响金佛山打闹歌,志愿者们走进玉米地,开启了当天的助农栽苗、除草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现场,张祥意一边唱一边撸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清理玉米地里面的杂草。“我既是非遗传承人又是志愿者,以这样的方式帮助村民除草,我觉得很有意义。”张祥意说,金佛山打闹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项非遗文化带到田间地头,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晓,感受到金佛山打闹的快乐,从而对它产生兴趣,把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南川区金山镇巧借当地金佛山打闹等非遗文化,将非遗传承人发展为骨干志愿者,与普通农户组合建立特色“小家”,搭建志愿服务“户连网”,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教育引导、技艺培训、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将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推动了非遗文化“活态保护”“活态传承”,也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
金山镇是南川区多措并举激发文明实践活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区探索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户连网”建设,根据“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按村民意愿组建产业发展、文化文艺、健康健身等各类特色“小家”,推行骨干志愿者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各类“小家”就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
为了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南川区一方面依托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了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孵化基地,开设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训课堂,对志愿者进行常态化培训,目前,累计孵化培育志愿者23000余名、志愿服务项目47个、志愿服务组织24家。另一方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需求点,采取户提议、社收集、村实施、镇组织、区统筹“五步骤”,建立群众需求和文明实践服务供给“两张清单”,实行部门晒单、群众点单、站所集单、平台审单、中心派单、志愿队送单、基层评单“七单制”,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并按照“行业相关、类别相近、人岗相宜”的原则,将分散在城乡、各行各业的数万名志愿者进行统筹管理,按照群众“点单”需求机动组合、统一派遣。同时,南川区将面向基层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纳入文明实践活动计划,统一管理、统筹实施。注重把教育服务平台、科技科普服务平台等摆在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送教育、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活动,零距离服务群众,让“富口袋”与“富脑袋”相互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
传播“好声音” 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一声‘您好’,一声‘谢谢’都是大家文明素养的最集中表现。”7月中旬,在东城街道灌坝社区花山怡园小区内,居民们正在聆听灌坝社区党委承铄支部书记周锡容宣讲《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除了理论宣讲,活动当天还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有奖问答,表演了《春天的故事》《幸福山歌》《逛新城》等文艺节目。这场由东城街道灌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文明直通车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大受欢迎,不少居民表示文明直通车活动趣味性强,巧妙地将文明知识融入其中,既观看了文艺节目,又学习了文明知识。
为了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南川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平台,将固定设置的理论政策宣讲与群众自选的文艺节目、科普惠农、健康义诊、法律服务等系列活动有机结合,由区委书记走村入社带头宣讲,运用方言快板、自编歌曲、微信宣讲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以及“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志愿服务”“榜样在身边”微访谈等,深入244个村(社)开展宣传宣讲。
“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创新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南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唐利春介绍,南川区从区内领导干部、党校专兼职教师、先进模范人物、致富能手等11类人才中优选师资力量,从市外聘请专家14名,把各级党组织书记纳入宣讲队伍,成立“宣讲骨干师资库”,组建“凤江习语”理论宣讲队、“六进”宣讲队、基层“名嘴”宣讲队等宣讲队伍212支。同时,南川区结合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打造“小喇叭”“小背篓”“小板凳”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品牌,开发100堂特色精品课程,用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微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党的声音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广设“坝坝加油站” 文明实践见人走心
在金龙村,村民们如果在蔬菜种植技术上遇到什么难题,就会到村里的“坝坝加油站”来找姜国强解疑。全国劳动模范姜国强是南川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行家,金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后,他主动加入了“坝坝加油站”志愿者行列,为村民们讲政策、讲知识、讲技术。
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南川区于2020年下半年在全区各村(社区)院落坝坝开设“坝坝加油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姜国强等大量志愿者的相助下,“坝坝加油站”成为了南川群众学知识、提建议、调纠纷的综合实践平台。
“‘坝坝加油站’是我们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有效探索。近年来,南川区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总要求,聚焦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做强志愿服务,积极探索阵地、机制、活动融合模式,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做到了既省又有,既有又优,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唐利春介绍,目前,南川区按照“七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4个,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17个,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格局。
同时,南川区实行部门联合,建成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康健身体育、平安法治、全媒体七大服务平台,由相关区领导分别联系指导。打破部门界限,按照功能划分,将48个公共服务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团体整合到相应平台,实行归口管理、统筹调度。由平台牵头单位整合资源,组织成员单位定期配送文明实践活动到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