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谢谢你这些年在背后支持我,如果能预约,我想预约来生继续做你的儿子。”舞台上,获得“大美医者·基层卫士”称号的乡村医生刘吉志哽咽着对同为乡村医生的父亲深情表白,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8月19日晚,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健委主办,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交流活动采取云录制的方式进行。晚会用故事化、场景化、艺术化的“文艺+访谈+纪实+讲述”呈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大美医者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新时代“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4个月“耕耘”,20名大美医者“绽放”
今年4月,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健委联合启动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宣传活动,共收到推荐人选210人。
评选活动历时4个月,最终评选出20名大美医者。其中,有打破国外12年垄断局面,研发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病良药,实现肝癌疗效完全超越的肿瘤专家毕锋;有30余载攻克了一个个妇科恶性肿瘤堡垒的侠骨柔情“铁娘子”尹如铁;有在田垄之间洒下汗水、默默耕耘的乡村医生刘吉志……他们以平凡之躯守护生命之花,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展现了新时代卫生健康人的精神风貌。
交流活动分为“大美医者·大医精诚 ”“大美医者·基层卫士”“大美医者·护理天使”“大美医者·公卫先锋”四个类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正畸学术带头人赵志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阿坝州藏医院主任藏医师泽戈等8人获得“大美医者·大医精诚”称号,凉山州甘洛县新市坝镇卫生院医生阿木克布、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岑义等4人获得“大美医者·基层卫士”称号,渠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覃艳红等4人获得“大美医者·护理天使”称号,自贡市疾控中心疾控一所所长陈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主任应斌武等4人获得“大美医者·公卫先锋”称号。
他们或青春正好,或双鬓花白;他们或扎根一线,或坚守半生,他们年复一年地践行着自己对医者这个身份的诺言。舞台上,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感人至深。纪念奖杯赞誉着他们的付出,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敬意。
自2016年至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宣传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行医超半世纪,他们书写医者大爱
一位身着蓝色衣衫和黑色皮鞋的老人微微佝偻着背,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在舞台上落座,将60多年的从医故事娓娓道来。他叫王成荣,今年94岁高龄,是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被病患亲切地称为“送子爷爷”和“待机时间最长”的妇产科专家。
1956年,王成荣作为国家第一批“西学中”的学员到高研班学习中医3年,此后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选择了妇产科。“当时国家最缺的就是外科和妇产科医生,当然男生选择外科的居多,考虑到国家需要,我就选了妇产科,一干就是60多年。作为一名医生,就是要懂得为病人着想,病人希望的是尽可能简单、方便、有效、价廉,我们就要把病源找到,才能达到简、便、严、廉的目的,这是作为医生医德检验的标准。”王成荣说。
如今,虽已94岁高龄,王成荣仍在一线发光发热,他每周坚持在门诊坐诊3个半天。“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感恩,只要我的身体还健康,我就会一直坐诊下去。”当在现场被主持人问及何时退休时,王成荣老人掷地有声地说。
和王成荣一样,从医超过半世纪的,还有被患者誉为“光明使者”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老中医王明芳。从医近60载,她研制出针对眼科血症的4种专病专药,在四川率先对出血性眼病进行系列研究。
近60年来,王明芳教授走访了四川几十个县(市、区)。在甘孜州麻风病村,不少因白内障几近失明的患者没有条件做手术,她带着博士研究生团队前去义诊,用中医眼科疗法将10名患者的眼疾治愈;她多次前往广元市剑阁县,让当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还建立了由剑阁县中医医院等12家基层单位参加的“四川省中医眼科学术网络”。
医者仁心,他们守护万家健康
随着舞台屏幕上一辆有着50多年历史的黑色二八杠自行车映入观众眼帘,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眉山市洪雅县联和村的第一台“120”,也是刘吉志父亲用了几十年的自行车。刘吉志是眉山市洪雅县将军镇卫生院的村医,他的父亲是洪雅县将军镇联和村第一个乡村医生。刘吉志23岁毕业后,便成为当地的第二代村医。
在刘吉志家中有3本厚厚的台账,上面记录了数百个挂账病例,“这都是以前过来看病的贫困户,我都没收钱。”
十几年前,村民赵某因患乳腺癌去肿瘤医院做了第一次治疗后腋下溃烂经久不愈。“已经花光家里积蓄,我不想治了,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为了让赵某继续接受治疗,刘吉志承诺给她免费换药。赵某第二次手术后的一年多,刘吉志每隔一天就为其换药直至痊愈,从未收费。
在将军镇原新安村、联和村,一些收入不高的老人找刘吉志看病,他也从不收费。“老人们割草到奶牛场卖,一两百斤草才能卖几块钱,找我看病时用手帕层层包裹,打开全是一毛两毛的,看着心里怪难受的。谁家还没有个难事,能帮的肯定要帮。”
“高峰期,我们一个人一天会接到100多个咨询投诉电话,回复几十封邮件……”活动现场,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围绕“公共卫生医师到底是做什么的?”“疫情处置工作究竟有多烦琐复杂?”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言语幽默又不失温情。
作为成都市疾控中心综合协调调度的“最强大脑”,范双凤是串联起了前方调查处置和后方分析决策的桥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不顾足韧带撕裂的腿伤,戴着支具在应急指挥大厅里安了家,牵头负责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组织协调工作,以及每日密接管理、疫情分析汇总和政府疫情通报信息的撰写和报送,后来还承担了新冠应急事件的组织调度和业务统筹工作。
疫情防控之初,范双凤带领团队开发应用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实现跨区域管理和实时信息交换,精准高效地完成了6万余名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和健康状况动态监测。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她带领团队撰写大量应急处置工作指南、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指导、督促全市各区(市)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培训。
对于未来的目标,范双凤说:“疫情终归要过去。我们期待,永远做一个安静的守门人,把你们温暖地抱在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