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
“三个注重” 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包宣

 

    内蒙古包头市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过程中,突出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三个注重”,努力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注重制度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协调指挥,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常态化设置创建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落实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实绩考核重要依据,构建起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管理模式。三是完善督查督导机制。坚持市领导包片督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义务监督员定期巡访评议机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开展重点督查、不定期抽查。市创建指挥部督查组每日一督查、每日一通报、定期“回头看”。综合督查指导组分片包区开展督查指导,定期反馈、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四是强化舆论监督机制。市文明办不定期组织市属媒体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整改敷衍应付、消极懈怠、纸面落实等突出问题公开曝光。在市属媒体开设“文明路上‘亮红灯’”等专栏,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持续发挥好“12345市长热线”“24小时警局”“民呼我应”“文明包头”市民留言板、“市民随手拍”等平台的作用,畅通市民反映问题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积极推动问题解决。五是强化包联共建机制。建立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联地区、其他市领导包联街镇和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包企业包联社区小区工作机制,市区两级412家单位全覆盖包联全市社区小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扛起责任。同时,广泛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全市30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40余万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声势。六是强化执纪问责机制。出台《包头市文明城市创建问责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聚焦干部作风,盯紧创建责任落实情况,着力整治工作不实、措施不硬和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跟踪问效和组织监督保障。

    注重载体创新

    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走实

    一是建设“道德之城”。始终聚焦不文明行为,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观影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大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品牌化、常态化,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鲜明有力。二是建设“志愿之城”。率先在自治区颁布实施《包头市志愿服务条例》,保障志愿服务有法可依。成立自治区首家志愿服务学院,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培训常态开展。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现在,志愿者注册人数为36.3万人。三是建设“诚信之城”。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多部门、跨行业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多方参与格局产生强大工作合力。建设包头市信用大平台,打造出一批诚信示范街、店、市场。

    注重群众感受

    文明城市创建为民惠民

    一是建设优美环境风景线。文明城市创建始终从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难点部位突破,通过环境卫生治“脏”、公共秩序治“乱”、窗口服务治“差”、生态环境治“污”,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二是建设优质服务风景线。加快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公园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均道路面积、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三是建设优良秩序风景线。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管水平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逢雨必涝”“马路拉链”“交通拥堵”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深层次解决。推进平安包头建设,推行“24小时警局”,“三见警”巡逻机制实现常态化,保障社会稳定安全。深入持久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城市治理更加有效。

 

当前:A2(2022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