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满城 处处读书人
生笙


    

 

 

    编者按

    城市书房是图书馆体系下传统阅览室的新模式,是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延伸,也是图书馆概念在市井街巷的延伸。近年来,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落地、生根、发芽,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和点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城市书房如何建,建在哪,如何发挥城市书房的功能……本期聚焦各地在城市书房建设上的经验做法,探索城市书房的现状及发展。

    家门口的书房 

    让文化触手可及

    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广场旁,坐落着一座“24小时城市智慧有声书房”。“这里就像家门口的小型图书馆,没事的时候过来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周末还可以带孩子来这里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玉景社区的居民王先生表示。

    该书房占地70余平方米,外观设计呈现“一本平躺书本”造型,内部宽敞明亮,配备智能朗读亭、声音减压舱、互动滑轨听书墙、有声书柜、有声留言墙、有声画框、文创声音明信片打印机等音频科技产品,设有立体耳机、桌面听读机等有声体验场景,配置纸质图书1000余册,电子图书1万余册,音频内容涵盖历史人文、国学经典、商贸财经、中外名著等各个领域,并通过后台自动更新,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社区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获取喜马拉雅FM线上优选音频,实现免费畅听、免费带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较于大体量的传统图书馆,城市书房在位置选择上更加灵活,也更能深入社区,贴近群众,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与精神滋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有效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自2019年起,济南市就把泉城书房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来推动,让济南“老师儿”在家门口就能看书借书、学习休闲。目前,济南市已经建成高品质泉城书房38家。这些泉城书房建筑面积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全部选择建在城市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繁华商业街、景区公园等人流密集的沿街一楼,方便群众一眼就看到、抬腿就能进。

    在为市民提供优质便利阅读服务的同时,泉城书房还被赋予了弘扬济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泉城书房雨滴广场分馆,便是国内首家“二安文化”主题城市书房。此外,济南市还积极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泉城书房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如泉城书房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分馆,是济南市首个24小时无人值守的书房,提供各类书籍、期刊近10000册,并实现了与济南市图书馆以及市内其他书房的通借通还。

    去年以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以“悦读之城·书香任泽”建设活动为契机,启动城乡书房建设工程,通过建设城市书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书坊”全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小书房彰显大民生。在书房建设选址上,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原则,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且环境相对安静,构建便民利民‘15分钟阅读圈’,提升文化服务效能。”邢台市任泽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推进城市书房建设,也是在推进城市阅读圈建设。近年来,不少地区正在着力构建城市阅读圈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在出门步行的十几分钟内,就有一处阅读空间,以此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

    安徽省印发《安徽省2022年“15分钟阅读圈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公益普惠、覆盖全省”的原则,“十四五”期间,通过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市阅读空间,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2022年度,安徽省将建成600个城市阅读空间。

    江西省《关于加强城市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自2022年起,按照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要求,确定年度建设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主城区居民15分钟内可抵达任意一处公共阅读点的目标,逐步形成覆盖全城、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书房建设,让市民在12分钟步行路径内可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目前,武汉已建成及将建成城市书房约20个,市民可免费借阅书籍或自习。

    ……

    闲置空间华丽变身

    激活服务效能

    城市书房不仅是便民利民的阅读场所,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前身为沈阳东贸库旧址。东贸库是沈城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是沈城宝贵的历史工业遗产,对于全国仓储物流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整体建筑改造于旧东贸库,将历史留下的工业遗产转化为了新时代的文化地标。

    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面积达5500平方米,整体选用了木质构造、绿植、白色装饰等元素,营造出自然和谐之美的“阅读殿堂”,内有政治、艺术、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的15万余册书籍,是集文化、艺术、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和时代文仓城市书房一样,沈阳市铁西区红梅产业园城市书房也是由废旧厂房改造而成,这里占地近800平方米,藏书万余册,原来是红梅味精厂发酵过滤车间,斑驳的红砖墙面、半圆式的穹顶,保留了车间原有的基本外形和框架结构,再以复古文艺风重新装修,无不唤醒读者尘封的工业记忆。市民王女士说,坐在这座始建于1945年的发酵过滤车间里选书、看书,能感受到历史厚重感。

    改造城市闲置空间、老旧历史建筑,打破传统图书馆固有模式与布局,因地制宜建设个性化的城市书房,是不少城市的选择。

    在湖南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内,有一处面向湖景的城市阅读空间。这里原是后湖之畔一处观景平台下方的闲置空间,经过一番改造后,成为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可见”城市书房。书房一面朝湖,全景落地玻璃,里面原来的挡土墙跟地面有个高差,自然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阶梯教室的有趣空间。屋顶的露台开一个缺口,旋转梯连通底下,读者和游客可以从上面直接进入书店。“坐在里面看书,一抬头就能看到后湖美景,感觉十分美好,我现在只要一有空就会过来。”家住附近的市民周欣说。

    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书房,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今年6月,武汉市第一家开在百年建筑里的城市书房——江城书房正式开馆。江城书房坐落在繁华的武汉中山大道与南京路交汇处,是武汉图书馆打造的一座“街头图书馆”,由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孚银行大楼重新装修改造而成,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结构和室内格局同时,刷成了亮眼的克莱因蓝与橙色,庄严而不失时尚。书房以文学、历史、生活类图书为主,拥有纸质藏书约2万本,另有3500册云端电子书,是目前武汉市藏书最多的城市书房。

    江城书房专门开辟了“江城映象”品牌书架,收集了有关武汉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城市建筑、人物历史、摄影书法等各类图书。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表示,江城书房地处武汉“地标”江汉路步行街附近,游客云集,希望通过这些书籍,呈现武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现一代又一代武汉人民的美好回忆。

    起于阅读

    但不限于阅读

    城市书房作为一个新的服务载体,它不仅能提供各类书籍供人们阅读,还应该是一个集阅读、学习、文化、游览、娱乐等功能的多元化空间。开拓多功能片区、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城市书房不断深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在安徽省合肥市杏花公园内,坐落着庐阳区首个建在公园里的城市阅读空间杏花书院。书院临湖而建,是一栋独立的徽派建筑,上下两层,占地近千平方米,拥有书籍16000册。除了阅读借书功能之外,书院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设置了儿童互动区、成人活动区,还有展览区域。书院提供基础与非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具备“4+X”功能,即具有阅读、活动、展示、休闲等4种标配功能,为少儿读者、老年读者等提供多样化服务,并兼具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功能。

    作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城市书房,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悦读小屋”是昆明市探索“文化+旅游”服务模式的初步尝试。这里有图书5000多册,两年多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会、分享会以及惠民演出等活动250多场,直接服务或覆盖人群7万多人。

    读书分享、艺术沙龙、主题讲座、亲子活动、节庆活动、作品展示、非遗培训……城市书房里的惠民活动,不断提升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充实着城市的文化氛围,让阅读变为“悦”读。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书房还会在寒暑季节为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休息场所和免费茶水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

    在扩展业态和功能的同时,有的城市也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城市书房,整合阅读资源,构建以主题为链接的社交圈,让城市书房作用发挥和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玉皇山路与大禹路交叉处的游园影梦·悦书房,便是一家以电影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阅读空间,空间布局曲径通幽,色彩运用以王家卫电影为灵感,格调鲜明。据负责人介绍,悦书房深受附近居民喜爱,这里举办的各类活动,为喜爱阅读、艺术和电影文化的人群提供交流平台。“我们在4楼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型观影厅,之前做过成长影院,播放了100部适合家长陪孩子看的亲子电影。”

    而在浙江省瑞安市,有一家寓言文学主题城市书房,书房以寓言、童话等定位精准的藏书呈现,通过《小马过河》《海国公主》等故事的内嵌式设计,寓教于乐的寓言集卡、集印章等软硬件配套,以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打造集创作、培训、演出、娱乐于一体的寓言童话基地。

当前:A4(2022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