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起阡陌间 美丽乡村入画来
——广西南宁市持续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郭少东

       

   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落,绿油油的农田映入眼帘,路边的车辆停放有序,崭新的路灯并排两边,公益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多彩的文化墙吸引路人目光……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厚植文明乡风,慎终如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广西南宁市的广袤乡村实现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飞跃,文明风起阡陌间。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持续倡导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文明乡风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事服务中心,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还扭转了村里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忠良村村民梁永秀说道。

    移风易俗不仅给忠良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如今,像忠良村一样,南宁的农村各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新风尚,红白事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在江南区江南街道新屋村村口,“全国文明村镇”的标牌分外显眼。笔直干净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里,沿途还可看到颇有诗意的墙画。据介绍,新屋村通过实施城中村精细化治理工作模式,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实现了全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村里的租户老陈坦言,新屋村环境整洁,有人情味,在这里租房也能找到归属感。

    说起宾阳县古辣镇,大家常常会想到田间稻浪起伏、稻香四溢的场景。这个沉浸在稻花香里的小镇是全国文明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土淳美的古辣镇正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画卷。

    从城郊到农村,从街道到乡镇,在南宁,文明乡风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截至目前,南宁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23个、自治区文明村镇35个、市级文明村镇138个、县级文明村镇961个,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现了提质扩面。

    美丽乡村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马山县古辣镇乔老村,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马山县蜿蜒的“最美赛道”旁,“诗画小都百”与乔老河相互呼应,勾勒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

    日益优美的村容村貌、蒸蒸日上的扶贫产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乔老村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乔老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近几年来,乔老村借力“体育+文化+旅游+扶贫”的“马山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清澈的河水、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有白墙灰瓦的壮乡特色民居,这些都是村里的“金招牌”。“每次来,都会被这里绿色、文明的环境所吸引,让人流连忘返。”市民李毅在乔老村感受着不一样的乡村风情。

    文明新风吹,乡村气象新。近年来,南宁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南宁”宜居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生态旅游乡村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把整治环境、改水改厕、卫生习惯良好等指标内容纳入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内容,并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现如今在南宁,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文化惠民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

    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是《赶圩归来啊哩哩》词作者古笛先生的故乡,坡内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施厚村古岳坡立足文化资源禀赋,依托财政支持建设了歌圩舞台、民族广场、民族文化展示馆、诚信文化墙等,吸引企业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成功打造了市级民族文化示范村坡,以特色文化带动乡风文明。施厚村的文明新风不仅千人唱万人和,还织进了精美的壮锦里,装进了群众的心里……如今施厚村古岳坡影响力不断扩大,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文明村镇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南宁市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南宁市还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有线电视网、电话网和互联网“村村通”,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免费开放乡镇文化站场馆,让更多群众受益,不断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当前:B1版(2022年08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