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以文明之美塑城市之魂
张晶

 

    近年来,新疆阜康市上下群策群力、担当实干,迈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补齐短板,打牢民生幸福的里子;优化机制,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子,润物细无声,文明情怀正改变着一座城。

    文明 是一种落实之力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仅要看高处,也要看低处;不仅看亮处,也要看暗处;不仅看大处,也要看小处。

    这些年,阜康市把文明创建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有力推手,先后拿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

    阜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俊丽说,创建文明城市都是从解决一件件小事开始的,比如义剪。街道、社区组织志愿者进小区、进家庭,免费为老人、孩子服务,得到的不仅仅是感谢,还有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阜康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在外游子纷纷回乡投入家乡的建设中。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的“90后”研究生崔雪娇,有感于家乡越来越好,毅然离开大城市,返乡在社区服务窗口工作。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了新生活,有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幸福写在脸上,她更加庆幸选择的正确。

    今年是新一轮创建周期的关键一年。阜康市划片作战,确保每个片区都“问题有人发现、整改有人实施、事后有人评估”。对一些交叉共管工作,明确划定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协同部门,杜绝部门之间“踢皮球”。

    在空中飞线整治专项行动中,集中清理“空中蜘蛛网”,通过收集问题-人员分工-开推进会-与运营商和电力部门对接整改的程序,对居民小区的线缆进行入地、捆扎、穿管、清除、扣盒、拆除、更新处理。

    文明 是一种奉献之暖

    钱俊莉是一名幼儿教师。“爱孩子”是家长们对她的一致评价。7月24日,她利用休息时间到畅岁园社区做亲子讲座。出门时,她穿上了红马甲。

    在阜康,“红马甲”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全市有志愿者2万余人,今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29.4万小时。

    钱俊莉说,做亲子讲座,台下的家长们都很尊重讲台上的老师,但是一开始上门做宣传发传单时,“可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不过,她很快调整了心态。“随着做志愿服务的次数多了,排斥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居民都很欢迎我们。”她说。

    阜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志愿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这些志愿者的作用不仅是上街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倡导文明行为、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人奉献,社会美好”的理念。

    爱心在流淌中汇聚起各方面力量。九运街镇五运中心村的索艳上学遇到困难,志愿者们纷纷解囊相助,筹集了21257元帮助她完成学业。高考成绩揭晓后,新疆油田公司等一批爱心企业站了出来,开展助学活动。

    正是目睹了志愿者的热情服务,34岁的佘晓燕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参与发放模拟问卷调查表等工作。“以前害羞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自从参加了志愿服务,我爱人说我现在变了个样儿。”佘晓燕落落大方地说。

    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与市民沟通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文明 是一种和谐之美

    清晨的马路上车来车往,随着交通指示灯变换,车流、行人仿佛默契地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交警感叹,繁忙而有序的清晨多么美!

    关于秩序之变,阜康市交警大队副队长杨帆很有发言权——他一入警就在街头指挥交通,至今仍在上下学高峰期带队上岗。

    “阜康不大,到处是熟人。”他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始后,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硬件上来了,但是人的意识不是一下子就能跟上来,“闯了红灯,人家呵呵一笑,这时我们要处理,笑脸就变成了怒容。”

    不管不行,管不高兴,怎么办?杨帆和同事们想出了两个“高招”:一是“换位”,让闯红灯的行人或电动车驾驶员观看5分钟交通警示教育片,让大家就理解好交通秩序不能只靠交警;二是“小手拉大手”,因为很多违章的市民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孩子一说“妈妈爸爸你不对”,家长就不好意思了。

    在杨帆看来,秩序之美来自对规则的尊重,是自我约束和爱护他人的统一,展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阜康的美在景更在人。

    阜康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还推出“有一种境界叫天池,有一种生活叫阜康 ”的文化品牌,倡导文明的生产生活生态模式,进一步形成“物阜民康”的吸引力、影响力。

 

当前:3版(2022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