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家长别责骂

    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和排挤,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青少年的调查中指出,青少年主要压力来源就是霸凌,约有11%青少年在学校被嘲笑,7%常感到自己被忽视,8%认为自己常受到中伤,更有4%的人在学校曾遭受暴力。

    对于青少年而言,欺凌事件大致有三类,一是肢体性欺凌,如踢、推、打人甚至虐待等肢体暴力行为;第二类是语言性欺凌,如嘲笑、取难听的绰号、骂人、恐吓威胁等;第三类则是关系性欺凌,如被排挤、孤立,被传谣言等。很多孩子在经历这样的情况后不愿、不敢和家长提及。孩子第一次求助时父母的反应与处理方式,决定了日后遇到问题,他愿不愿意再告诉你。要想正确处理的家长应记住以下几点。

    1.家长先冷静。当孩子在讲述被欺负的情形时,家长要尽量保持冷静,这样才能认真倾听、理清思路。同时冷静的态度也能让孩子感知事情是可控的,向孩子展示面对问题应有态度。

    2.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被欺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不要一味地安慰,也别急着下定论甚至指责孩子,这会让孩子误以为被欺负是他自身的问题,从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家长应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他所经历的痛苦表现出理解,让其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是可以信任和依赖的。

    3.了解事情原委。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要鼓励孩子将事情经过讲出来,如果欺凌行为涉及暴力、触及法律底线,首先要考虑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孩子。若孩子不想说,不要逼迫他,可以给他一点时间并告诉他:“或许你现在很难过不想说,但你要知道,爸爸妈妈随时都在。”

    4.询问孩子意见。如果问题没有触及法律底线或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家长采取措施前可先询问孩子意见,比如“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做?”或者 “爸爸妈妈想去找老师谈一谈,可以吗”这样孩子会觉得家长在意自己的想法。

    5.教会孩子保护自己。除了解决问题,还要让孩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意愿,以及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进行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

    (《生命时报》 郑蓉)

当前:6版(2022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