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弥渡县银发先锋服务队“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活跃着一支银发先锋服务队“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这支队伍成立于2018年7月16日,41名队员平均年龄68岁,均为弥渡县文化战线退休老同志。他们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小组”+“文化弥渡志愿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发扬光大,被云南省委老干部局授予“最美银发志愿服务团队”称号。
弥渡县文化灿烂,灯歌荟萃。2014年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1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弥渡花灯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源头上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弥渡传统花灯,是弥渡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不解情缘。
自成立起,“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便对弥渡县马房村等21个最早出现花灯班的自然村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们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历时两年多,走访了100多位民间艺人,摸清了21个传统花灯窝子的历史与现实,包括村名的由来、地理位置,人口民族、传统花灯窝子形成年代、灯班人数、代表性花灯艺人以及经常表演的保留剧目或节目、经常演唱的花灯音乐曲调、表演的艺术风格或特点、长期开展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灯班当前面临的困难或问题等,并形成共16万余字的21个专项调查报告和1个综合调研报告,为保护传统花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调研成果的应用,从源头上摸清了弥渡传统花灯的历史原貌和传承过程,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及推动弥渡传统花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为传承弘扬花灯文化,“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通过“送技艺”和“种文化”双管齐下,深入全县各乡村指导开展花灯演唱等活动,也让党的方针政策以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弥渡县拥有文物点228个,其中国家和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项,这些文物分布在全县城乡,量大面广,交通不便,尽管近年来倾力抢修,但仍是任重道远。
“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主动“请缨”,深入南诏铁柱庙、五台大寺、文盛街、永增玉皇阁、金殿窝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考察、走访,撰写出有质量、有参考性的调研报告,为全县抢修文物、活态利用文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除此以外,“红褂子”们还主动深入果子园、马尾村、啟官营、高旗营、白总旗等村,调查红粬米、酸腌菜、黄粉、黄粉皮、草席、棉絮等制作加工技艺,献计出力;帮助县花灯剧团整理剧本、曲谱、剧照档案卷宗65盒;帮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和传习中心布展,陈列实物、图书26柜500多件。随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的实施,“红褂子”们还主动参与县委提出的“小河淌水·幸福弥渡”农文旅融合建设。
踏遍山乡人未老,甘为非遗写春秋。“红褂子”文化服务分队的老同志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艺,他们与时间赛跑,以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初心,持久的恒心,践行着弥渡花灯文艺人的使命。如今,他们已成为弥渡县一道亮丽的夕阳风景,一盏照亮弥渡文化的不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