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创建“邂逅”文化IP

 

 


    “行礼的羌娃”“阅读的羌娃”“唱跳的羌娃”……日前,记者走进四川省北川县城的公园广场、交通站点、景区景点和社区小区、机关单位等地,随处可见“羌娃”系列“讲文明树新风”景观小品、宣传海报,“羌娃”已成为北川传文明、提素质、促和谐的“形象大使”;而发放到市民手中的羊角花、云朵等系列具有“北川羌族元素”的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台历、挂历,以及文创搪瓷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口罩等系列文创产品,也成为当地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我国多地结合本地文化打造文化IP,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公益广告、微信表情包等,助力文明创建工作。当文明创建邂逅文化IP,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存在哪些问题?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文化IP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代言

    “公益广告和文创产品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文明旅游、文明交通、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保护环境、民族团结、疫情防控等50余个方面的宣传内容。”北川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杨志宏告诉记者,北川依托羌族特有的羊图腾、羌绣等文化元素和羌歌、羌舞等生产生活场景,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和文创产品,将弘扬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宣传有机结合,达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效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文化IP助力文明创建,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铸魂赋能。

    在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家乡四川眉山,作为本土“明星”,苏东坡被绘入了Q版系列漫画。这些原创公益广告漫画的内容涉及文明养宠、文明交通、光盘行动、尊老爱幼等10个方面,引导市民在不同场景为文明“代言”。

    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超市线下体验点总能吸引路过的群众。在这里,印有醒狮卡通图案、茶园游会标识的团扇、充电宝、保温杯、鼠标垫、雨伞等30多种具有茶山特色的文创产品,展示在陈列柜中。展示柜一旁设置有自助设施,群众可将文明积分兑换为相应的物品。

    “我们的开发思路和灵感,主要源于茶山具有500余年历史、群众基础深厚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茶园游会’。”东莞市茶山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党支部书记、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黎晖介绍,茶山围绕“茶园游会”这一本土文化IP进行品牌化打造,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特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经过充分调研和考量后,选择制作充电宝、雨伞等实用类物品。产品推出后,群众可在茶山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线上线下文明实践超市使用文明积分进行兑换。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吸引了8000多人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此外,茶山镇还结合2022年云上茶园游会、“新时代新思想”金句微传播、志愿服务嘉年华等活动,向群众派发各类文创产品超过1.5万份,深受群众喜爱。

    头部是龙舟的变形,代表万江龙舟文化;身体上的水波代表万江的水乡生态环境;尾巴是一根毛笔,代表万江作为“书画之乡”的底蕴……同在东莞市的万江街道,则推出了“万小川”动漫形象,将万江的历史人文生态完美地融入其中。万江街道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黄润钟介绍,当地利用“万小川”形象可爱亲和的特点,制作了一批有关疫情防控的公益广告,投放在各主次干道周围,还推出了口罩、抱枕、手办等周边文创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线上,万江街道还制作了关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防溺水等内容的“万小川”系列动画视频、微信表情包等;在线下,打造了“万小川普法课堂”“万小川带你玩转万江”等品牌。

    思考:原创度及实用性有待加强

    如何将羌族特色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文明创建工作,且受到群众认可?杨志宏告诉记者,北川县广泛征集创意设计100余稿,并通过当地官方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终选定灵动可爱、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羌娃系列设计作品,进行具有“北川特色”的公益宣传。

    黎晖坦言,在茶山镇一系列文创产品推出前,当地曾尝试过宣传推广其他类型的文创产品,但是因制作的产品侧重于内容设计,在实用性上考虑得不够,初期效果不佳。后来,茶山镇主动组织当地文化工作者和本地文化企业参观文博会、文采会,积极关注其他城市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学习借鉴和吸收各地在打造城市IP和文创产品方面的经验,最终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且受到群众欢迎的城市IP和文创作品。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标签,但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一些城市打造的文化IP,未能紧密结合当地特色,存在原创度不高、产品不实用、不接地气等问题。

    对此,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任勇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多文化IP产品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存在,存在着创新度不够、设计制作水平不高、产品形式单一、推广力较弱等问题。此外,还有些城市的文化IP有一定相似度,虽然IP形象不尽相同,但未能有效体现地方特色,辨识度并不高。扎堆采用相似形象,不仅无法起到文化IP的承载效果,更无法达到助力文明创建工作的良好成效。

    建议:出台激励政策 贴合群众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如果做得好,不但能推广城市形象,有效带动产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能为文明创建等工作提供意想不到的助推力。那么,如何让文明创建与文化IP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黄润钟告诉记者,文明创建需要全社会、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因而结合文明创建打造文化IP,更应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杨志宏表示,打造文化IP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情感认同,通过形象、故事、内容和产品的双向沟通,才能实现信息扩散和品牌认可,形成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品牌。她认为,要深挖城市最精华的东西,把独具特色的文化进行提炼,设计出具有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并通过景观小品、标识标牌等有形展示,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走入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感召力,从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黎晖认为,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文化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打造文化IP、推出特色文创产品上,既要贴合群众的文化需要,同时更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以茶山镇为例,茶山为了打破政府经费支撑有限、社会参与不充分等瓶颈,探索推动文化与本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开展市场调查,指导本地多家企业参与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工作中来,一起创新设计,将这些传统的、深入人心的文化用一种创新的、新潮的方式表现出来,打造符合时代审美趋势的时尚文创产品。”黎晖说,各地应出台相关激励扶持政策,继续探索打造更多富有中国味道、本地特色的文化IP和文创产品,以文兴业,以文促产,为推动全域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鲜力量。

    “文化IP是艺术价值的延伸,文创产品的创意是关键核心。”在黄任勇看来,文化IP及相关文创产品的推出,对于突出城市形象、展示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对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一定要不断创新地融合地方的文化特点,为之更好地注入“灵魂”。

 

当前:1版(2022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