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原乡”“文献名邦”见证文明
——云南省剑川县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杨初


    

     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喜迎二十大  共创文明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志愿服务总队开展文化艺术服务活动

    书香大理·文化剑川读书节活动

    “4·23”世界读书日在沙溪先锋书局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剑川县白族原乡民族风情主题街区

 

    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的连接通道。

    这里是茶马古道线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叉路口。

    这里是“白族原乡”“文献名邦”……

    踏上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漫步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剑川县城,身临其境,随处都能感受到文化、和谐、文明的气息……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和“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重要门户,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原乡”。以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生态旅游乐土、中国木雕之乡、白族文化宝库、滇西革命摇篮“六张名片”著称。素有“文献名邦”和“白族文化聚宝盆”的美誉。

    打造美丽县城:

    “白族原乡·书香古镇”闪亮展现

    如何让剑川县城展现出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白族原乡·书香古镇”景象? 剑川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剑川县打造云南美丽县城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量化到相关部门。组建剑川古城保护提升指挥部、西湖公园建设项目指挥部、白族原乡民族风情主题街区建设项目指挥部、剑川县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剑川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和剑川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领导小组,将人员、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筹推进县城建设。

    精准规划,高效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突出规划的统筹和引领作用,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县城“多规合一”“总规”“控规”及城市形象设计,高质量编制《剑川县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和《剑川县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规划编制时,强化“由近及远”的规划引领,“由大至小”的格局保护,“从上到下”的形象整治,“自外向内”的文化传承。重点做好点、线、面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一是用好靠山面湖的独特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充分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二是依托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精准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色彩和材料等要素,画好剑川古城的天际线。三是利用厚重的文化底蕴,打造入城口、城郊接合部、农贸市场、实体书店、居民庭院等重要节点。

    项目引领,有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聚焦考核指标,坚持打牢基础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总投资7.1亿元推进落实30个项目。一是坚决做到干净卫生。建成县城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各1座;建成智慧公厕5座,A级公厕4座;新建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增设洒水车、清洗车等机械化环卫设备;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二是千方百计做到宜居。建成1个历史文化博物馆、3个县城综合公园和5个应急避难场所。实施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县城“7纵7横”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启动“美丽县城”停车场建设项目,新建12个智慧化停车场;有序推进县城标准化城区中学建设。同时,评选美丽家居庭院60家、园林式单位30个、园林式小区2个。三是努力彰显特色。完成重点文物、古旧建筑、名人故居修复;实施主要街道风貌整治;鼓励和支持特色客栈、民宿建设;稳步推进古城南城门恢复重建、消防系统提升改造、强电入地和白族原乡民族风情主题街区项目建设。四是尽快补上智慧短板。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实施剑川数字古城建设,完成古城1平方公里的整体三维实景模型,完成16处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工作;引入云美集团完成新建城北农贸市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县城实现4G网络全覆盖,新开通1个5G点位;主要公共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文化增色,全面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坚持特色风貌塑造与文脉传承相统一,紧扣剑川古城古建筑群、重点文物、名人故居、特色民居、园林庭院等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古城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早街、北门外街、文照街、西门外街等古街道外立面风貌改造;完成剑阳楼、历史文化博物馆、报国寺、景风公园古建筑群、西门街古建筑群等重点文物和赵藩、周钟岳、张伯简等文化名人故居修复,强化古建筑、古院落的活化利用。启动古城门楼和部分古城墙恢复。充分挖掘剑川古城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好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节庆文化、楹联文化等特色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县城文明程度,使古城保护工作开启了居民自觉、政策互动、保护与利用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创建文明城市:

    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全域画好同心圆

    长期以来,剑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深入扎实推进县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落户剑川古城。近两年来,剑川县持续发力,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上下一心,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并驾齐驱。

    一把手挂帅,下好文明创建“一盘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先后制定了《剑川县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18个文件,确保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机构、有措施、有经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落实“一月一调度、十天一督查”等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15次工作推进会和27次调度会。县四班子主要领导不定期开展分片督导,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带队实地督查调研86次。把县城规划区、城乡接合部划分为25个网格化责任区,建立“三网三责三同”机制,实行一周一跟进,一月一通报制度。与此同时,全面分析研判2021年度测评结果,对反馈问题和短板实行清单式管理,高位推动整改工作。

    立体式宣传,画好文明创建“同心圆”。制定了《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营造工作方案》,对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先后创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我参与》《文明之花放异彩》《携手共创文明城》等30多个宣讲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宣讲。累计制作30个创建公益景观小品和800多块公益广告,开展了8次集中宣传周和2次集中宣传月活动,发放《剑川县文明手册》1.2万册、《宣传漫画读本》1万册、各类海报及宣传品等宣传材料11.4万份。建立了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10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们的节日”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智慧助老、医疗健康、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社会治安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完成文明剑川云平台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71支志愿团队、12504名志愿者的信息录入,共发布文明实践活动1249场次,25153人次参与。除此之外,分批次组织全县各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10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省、州、县三级有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业务培训7场次。

    品牌化打造,打好文明创建“特色牌”。实施“打造书香剑川,提升文明素质”工程,举办读书分享会、书画摄影作品展、楹联评比、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开展“书香剑川 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完成剑川县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青年文明号”和“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的评选、表彰、授牌工作。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工程,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完成白族原乡民族风情主题街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完成剑川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验收工作和剑川古城76处历史建筑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期“一志四馆”正式运行,稳步推进沙溪特色小镇、沙溪茶马古道旅游文化体验服务中心、沙溪低碳乡村旅游、剑川木雕艺术小镇、赵藩文化园二期工程、剑川历史文化博物馆、特色民居客栈改造建设和古旧民居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

    靶向式突破,牵好文明创建“牛鼻子”。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项目资金9.7亿元对城市硬件进行提升改造。新(改)建二类以上公厕36座和洗手台790座,新建县城垃圾中转站,投放400个封闭式垃圾桶和500个果皮箱,增设了5条健身路径。加大市容秩序管控,拆除各类废弃、损坏、不规范网线设施和有线电视线缆5000余米,拆除、清理广告牌103块、小广告2869条,规范设置建筑工地围挡7300余米,拆除违法建筑物2700多平方米,合理划定6132个泊车位。强化人居环境治理,县城78个小区均成立业主委员会,完成9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26个棚户区实现货币化安置。

    坚持以文润城:

    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剑川县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也是白族文化积淀最深厚、传承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特点最鲜明的地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充分依托丰富的白族文化资源,以白族文化元素为核心,突出白族地域特色,着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深挖历史文脉,打造白乡风情的文明街区。剑川县立足弘扬白族文化的定位,在剑川古城历史街区、特色民宿、园林庭院、实体书店等建设过程中,按剑川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飞檐斗拱”等建筑风格设计建设,将剑川木雕、石雕、彩绘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入门窗、牌坊、城门、拱桥、亭台楼阁和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同步推进“拆临拆违拆高”,严格风貌管控,对临街商铺招牌进行专项整治,着力彰显浓郁的剑川白族文化气息。在剑川县白族原乡民族风情主题街区,包含200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27座不同造型的石桥,都加入了白族生活图鉴,彰显不同寓意。智慧路灯加入龙头三弦样式,尽显民族特色;道路铺装中加入地域标识,突显区域特色;窨井盖设计中加入白族舞蹈、乐器,展示民族风情;洗手池也融入了石雕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夯实创建基础,打造和谐宜居的文明街区。树牢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投资2.6亿元用于县城路网建设及改造提升、“书香剑川”实体书店改造提升、古城棚户区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县城消防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结合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厕所、集市、背街小巷、河道、庭院等,加强清扫、强化管理、深入整治,做到无卫生死角、无盲区。选用符合剑川气候条件且花期较长的天竺葵、月季等地被植物美化街区,对主题街区、临街建筑、重要节点进行亮化,亮灯率90%以上。如今城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主题街区已成为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加强智慧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文明街区。全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县城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投资0.4亿元,实施剑川数字古城建设,建立剑川古城数字化展示平台,完成古城整体三维实景建模;完成新建城北农贸市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主题街区智慧路灯系统项目、县城智慧旅游建设、5G网络信号全覆盖;完成剑川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编制等项目;完成智慧厕所改造,全部录入“一部手机游云南”系统。通过智慧化建设,不断完善街区功能,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便捷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剑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理念,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昔日“白族原乡”“文献名邦”……

    今日剑川——见证文明!

   

当前:B4(2022年09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