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明之风,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本报记者  漆世平

 

    网络文明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兴领域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不断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倡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近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举办,展现了我国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广泛凝聚共识,激发亿万网民汇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之力,携手共绘网络文明美好画卷。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日,记者就网络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 观察:网络文明融入群众生活

    9月19日10点,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犀地社区69岁的居民王惠玲像往常一样拿出手机,点开“网上马克思书房”开始阅读。“最近我正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重要论述,书中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让我受益匪浅”。王惠玲说,她经常通过“网上马克思书房”在线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创新理论、时政要闻、国学经典等,在鼠标和键盘的点击跳跃间,她的退休生活充实而精彩。

    据了解,2019年9月天津市委网信办打造的“网上马克思书房”上线运行以来,持续更新资源内容,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不断满足网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书房不需付费,检索方便,还提供用于学习的下载、打印等服务,润物无声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楠说道。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31日发布的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已形成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明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重要回信在全国各地引发强烈反响。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赵元瑞通过网络学习了回信内容后,干劲儿更足了,他告诉记者,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将持续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直播平台展示家乡特产,努力卖出更多特产,助力乡亲们增收致富。

    9月9日20点,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街道的中学生郑然和家人围坐一室,在线观看了“皓月同普 心有所蜀”2022年“我们的节日·中秋”四川省示范活动线上主题晚会。据了解,这台线上主题晚会采取分会场节目+场景互动形式营造传统节日浓厚氛围,通过古风独舞和诗词串联,展现四川中秋民俗文化,体现泸州、古蔺地方特色,累计30余万人通过各平台观看了晚会直播。“一场云端晚会,不仅让我对中秋民俗文化有了更丰满的理解,更让居家防疫的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我和家人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郑然说道。

    除了在线学习、直播卖货、网络中国节外,网上宣传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云端支教让山村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VR博物馆掀起公众足不出户沉浸式云游博物馆的热潮,“云健身”在防疫期间充实群众的生活……这些,都是网络文明融入生活的生动实践。

    ◎ 思考:网络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1月24日,四川省泸州市外卖小哥罗虫董百米冲刺勇救跳桥女子的新闻通过网络广泛宣传,收获众多网友点赞,罗虫董也因救人善举荣获“中国网事·感动2022”网络感动人物、四川好人等荣誉,目前他已成功入围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四川候选人名单。

    近年来,像罗虫董这样的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他们的故事照亮了网络空间,推动学习好人、争做好人成为社会新风尚。而这,也正是网络文明建设在道德示范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网络文明建设在道德示范、思想引领、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网上宣传持续走深走实,网络文化不断繁荣,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诚信理念广泛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新风尚日益彰显。

    当然,互联网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在网络空间里,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乱象时有发生,这既损害网民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

    “网络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楠表示,除网络监管队伍成立时间较短,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因素外,当下,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一些网络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点击率和关注度,大肆传播虚假消息和媚俗信息,甚至利用敏感事件“带节奏”,忽略了引导舆论导向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这是导致以上乱象出现的一大因素。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认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不足,致使部分网民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薄弱,也是造成这些乱象的原因之一。“一些网民因网络知识缺乏,对网络信息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王宁强调,特别是老年人因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而未成年人由于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网络内容认知不够全面,缺乏正确判断,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 未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网上家园的美好向往

    互联网不仅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帮手,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净化网络空间,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在新时代构筑网上精神家园,成为未来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为净化网络空间,新兴街道在提升网信工作队伍工作技能、工作素养的同时,还组建了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各种不良内容,引导更多人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天朗气清、风清气正,是人民对网上家园的美好向往。”李楠表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关键是要构建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暴力等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有效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有力净化网络生态。同时,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广大网民也需不断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

    为提升网民文明素养,宁县在农村(社区)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开设网络大讲堂,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乡土语言提升网民网络知识素养。王宁表示,提升网民文明素养,在加强宣传之外,还应加强教育引导,让主流价值充盈融入整个网络空间,加强网民文明素养理念塑造和实践养成。这就需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事迹展播和宣传,讲好新时代文明故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网络空间,以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影响塑造时代新人,让网络成为道德文明的栖息地。同时,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将精神文明建设润物无声地融入网民的休闲娱乐中,让向上向善力量在网络空间里澎湃激荡。

    网络文化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巴蜀家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苏东来表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不断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空间距离,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让历史文物的内涵价值在网络文明中得以充分延伸,让古老神秘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实可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苏东来还特别提到,在推进中华文化数字化的过程中,要持续提升数字化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染力,为受众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提供个性化的视听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传播更具人文关怀。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生态将日渐清朗,网络正能量将更加充盈,亿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将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前:A1(2022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