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有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即日起,本报推出精神文明建设十年答卷系列报道,聚焦我国在凝聚精神力量、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志愿服务、选树先进典型、培育文明风尚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敬请关注。
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文明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多精辟的阐述和伟大的论断,“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十年来,无论单位还是学校、乡村抑或是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实践中,潜移默化走进百姓心田,不断增强人民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十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十年来,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们从点滴做起,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体力行和感人善举,筑牢文明高地,传递人间温暖,“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精气神响彻寰宇。
立心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然树起。
然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程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作重大战略工程,毫不松懈。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分解出30多项重点任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
以上率下,蔚然成风。
“您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不仅晓得内容,还晓得具体含义。”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道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辖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相当熟悉,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讲得头头是道。
“文明源自人民心中的向往。”成都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都创新载体形式,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区,利用浮雕、报亭、墙面、灯箱等载体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环境场景中,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融“意”于景,无声浸润。
移步吉林长春,2016年10月,中宣部在这里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现场会,推广了长春市先进经验。文明的力量,造就着这座城市。从原来的老旧小区,变成处处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小区,这让长春市朝阳区邮电小区居民喜上眉梢。“现在居民们共同维护家园,不仅环境改善了,邻里之间也更和睦了。”小区居民周德凤开心地说道。
这些,只是各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个缩影。
十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先进典型评选、文明实践活动……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践行的信心与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以文化人,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文化自信在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加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积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富民强、以民为本,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修齐治平、诚意正心等理想和追求进行现代化阐释,引导人们辨义利、明公私、讲礼仪、修德行。深入挖掘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等深厚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多种形式,不断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更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根植在人们灵魂深处,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会永远将你们铭记在心中,如今的盛世,是你们用热血和生命打下的,你们的热血深埋大地,也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这盛世,已如你们所愿!”今年清明节,一场以“赓续百年史 忠诚颂英魂”为主题的清明诗会在位于北京延庆的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举行,表演者用诗朗诵、情景剧、评书等形式,讲述英雄故事,缅怀先烈精神,歌颂新时代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化自信亦在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更加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到图书馆阅览学习”“到博物馆看展打卡”“到户外开展全民体育锻炼”“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舞动幸福生活’”……现如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在群众中成为时尚。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街道七一路西社区,市民王先生经常到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报到”,“看书、练字、唱歌、健身、做志愿者,日子过得很充实”。如今,在礼让街街道七一路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加油站”,为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文化福利和“文明红利”。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北京展览馆近日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幅名为《幸福新时代》的中国画前常有观众拍照留影。孩子们玩着轮滑、老人们跳着广场舞、大学生穿着学位服合影、医生在给轮椅上的老人问诊……这幅长达6米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的幸福图景。
“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最想说的就是‘珍惜’二字。”一位年轻的观众说道。
崇德向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精神力量”方面培育“时代新人”,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9月28日,在嘹亮的《歌唱祖国》合唱声中,浙江省温州市“向国旗敬礼 喜迎二十大”——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中,六位新时代好少年代表向全市未成年人发出倡议,呼吁全市未成年人牢记使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爱党爱国好少年,争做文明有礼好少年,争做知恩感恩好少年,争做互助友爱好少年,在平凡的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道德情操和深厚爱国情感。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十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等一系列举措,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动员广大未成年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放眼神州大地,从广大青少年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到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践初心,再到人民群众争当志愿服务生力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人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共同的精神家园。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持续发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定期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和帮扶礼遇活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精神洗礼,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其美多吉、张桂梅、卓嘎、央宗姐妹等先进典型簇起一团团火,在全社会进一步激发起崇尚模范、学习先进的价值追求,榜样的力量也正在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在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凝聚起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动力,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