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分,在家门口的公园搭个帐篷,享受在城市里旷野露营的快乐;骑上单车,和三两好友相约绕环城绿道骑行……在四川成都,推门见绿成为常态,诗意与文明在这座城市交相辉映。近年来,成都聚焦自身特点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文明舒适、生态宜人的公园城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区示范点,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以筹办大运会、世园会等赛事展会为契机,开展“幸福成都·美在文明”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成都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精神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扎实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绘就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的“同心圆”,让亿万人民群众的家园更宜居、生活更和美、精神更富足。
以幸福为“圆心”
“三大创建”让群众得实惠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并进一步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出一座座美丽整洁、规范有序、便捷舒适、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让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2005年起,中央文明委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已经连续评选了六届。为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在深化拓展、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部署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努力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城市范例。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也推动广袤的乡村向着美丽未来进发。
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9月下旬,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个个属于秋日丰收的颜色在这个“全国文明村”铺陈开来,编织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从此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洞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指引,奋力走出一条精准脱贫之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之路,成就了如今“景美、人美、生活美”的文明乡村新风貌。
为补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文明村镇创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各地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截至目前,全国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超过65%、80%。连续5年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农民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文明之风劲吹,乡村展现新风貌,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单位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美好生活的有效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日趋多样、创建领域逐步拓展,有力促进了行业单位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拓展文明“半径”
“五大创建”推动创建工作谱新篇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里范秀莲家风馆”便会热闹起来,附近不少村民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感受美好家风。这座简单朴素的民办家风馆由“全国文明家庭”范秀莲、雷国平夫妇于2018年自掏腰包创办。家风馆虽然不大,但细致地划分出了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俭持家和家风、家训、家规、家教等多个单元展区,生动地传递着“风正家兴旺,德厚传长久”的传统治家理念。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两位老人还会到家风馆热情地为来访者讲解他们的家风故事。他们至今难忘在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怎样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出彩出新出成效?怎样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文明家庭创建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力度。中央文明委就此印发了《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全国文明家庭激励与管理办法》《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评选表彰作出规范,将文明校园创建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
自2016年起,我国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自2017年起,我国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国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2017年3月21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原来的“三大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拓展为包括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家庭创建、文明校园创建在内的“五大创建”,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载体。
截至目前,已有799户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1135所学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绘就“同心圆”
共建网上幸福美好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大幅增长。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已形成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网络文明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兴领域和重要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多次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向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致贺信,就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会同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全面铺开。每年初召开的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大趋势大潮流,把网络作为重要工作阵地和传播渠道”“各地文明办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相继印发,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举措、步骤、方法、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出台,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发挥“两中心一平台”的作用,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话文明”“同学 你早”等网上学习专题。加强重点理论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理论宣传活动。此外,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很多全国文明城市及提名城市都在常态化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学习宣传贯彻,强化网络思想引领,推动网上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等评选标准。尤其是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加强运用网络新技术来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策划打造了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工程,以及“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等网络文明建设品牌活动,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
推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广大网民踊跃推荐先进典型,让大家在参与中了解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同时,加大全媒体传播,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覆盖面。今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和胡晓春两位“中国好人”的回信,更是激发了广大网民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一个个好人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网络空间,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网络氛围。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网络空间文化培育、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网络空间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一幅网上精神家园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