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拱城社区
“三融三提升”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答卷
王继

 

    从创新各类节假日主题活动,到党员志愿者踊跃防控疫情,从群众纷纷成立夜间跑步团、坝坝舞队等自发组织,到社区联动物业、机关、企业免费服务孤寡残弱群众,从社区干部禁渔期河道巡逻、街面巡控,到举办各类社会公益健康宣讲……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拱城社区以“三融三提升”的发展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来”“转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实现群众、社团、政府多方共赢,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入脑、入心、入生活,倾心书写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拱城答卷”。

    拱城社区成立于2020年5月,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由6个纯商业小区组成。辖区居住容量3万余人,现已入住8000余人,社区有实职干部6名、社会工作者1名、网格员3名。

    面对社区新成立、软硬环境还不优的实际情况,拱城社区根据“新社区、新区域、新居民、新需求”的社区“四新”特点,以“融进现有资源,提升阵地建设;融进社会力量,提升队伍质量;融进百姓需求,提升实践效果”的“三融三提升”模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直通群众需求,打造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居民精神家园”,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融进现有资源,提升阵地建设,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社区不搞另起炉灶,不做虚假应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对现有资源进行再整合、再开发、再提效,采用“可折叠、无界别”社区公共空间利用模式,打造多功能融合共享服务空间,做到行政办公区域最小化、为民服务区域最大化。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分区,突出一楼“便民、利民”、二楼“助民、暖民”、三楼“富民、惠民”功能分区,打造了政策理论宣讲平台、科技科普教育平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健康促进平台、青少年儿童教育服务平台、法治教育平台和体育服务平台,变隔离式办公环境为宽松的生活场景和服务环境,让空间布局更优化,服务内容范围更广泛,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空间最大化”,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做到哪里有需要、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融进社会力量,提升队伍质量,壮大文明实践“生力军”。社区以党员干部、志愿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着力解决基层文明实践站“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依托党员“双报到”工作开展,招募机关在职党员志愿者68名,充分借助微信平台,结合社区日常工作安排,灵活组建志愿队伍,既保障了社区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又充分展现了社区党员先锋模范风采。以居民兴趣需求为出发点,精心发掘自发组织带头人,引导成立社区夜跑团、徒步团、舞蹈队、篮球队等社区自发组织,广泛培育成员,发挥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居民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有困难找志愿者、有能力当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在全社区蔚然成风。

    融进百姓需求,提升实践效果,增强文明实践“满意度”。把供需深度衔接、服务适销对路作为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走心的重要标尺,紧盯“需求侧”、丰富“供给侧”,加强对各类服务活动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跟踪问效、评价反馈和调研回访,初步实现了服务活动策划系统化、推进项目化、实施标准化、评价科学化。一是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活动供给,转变为文艺团体“列菜单”,人民群众“点菜单”,文明实践站“按单上菜”的活动供给模式。根据群众点单情况整合节目资源,与本地实际、百姓需求紧紧对接,精准设计主体活动和常态化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品牌,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二是常态化开展书法、二胡等公益课程,开展春节、元宵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策划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抗疫者等创评活动,定期针对留守老人、老党员和退役军人开展空调清洗等爱心公益活动。三是积极引进整合外来资源,承办市妇联“资彩飞阳 巾帼共创”家政服务、团市委七彩周末等主题活动,邀请相关单位和专家开展“安全、消防、禁毒知识进社区等讲座。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参与人次3000余人,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形成了品牌示范带动效应,实现了人民群众满意、文艺团体发展、政府获点赞的多方共赢。

    如今,拱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不少单位前来观摩学习。社区党总支书记宋艳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社区的一项中心工作。拱城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为依托,以群众需求为立足点,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不断壮大具有拱城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服务基层群众,确保成势见效。

 

当前:B2(2022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