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十年答卷之
点点志愿微光 汇聚文明星河
本报记者 何纯佳 徐艺嘉

 

    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寄予厚望,他在考察天津朝阳里社区时,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他在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开创了崭新局面,全民踊跃参与、众志同心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大局的能力更加坚实,担当急难重任、发挥特殊作用的战斗力更加强劲,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的引领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从国际赛事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乡村振兴到基层治理,志愿者散布于中国大地,从点滴做起,点点微光汇聚成文明星河。

    建章立制

    志愿服务有序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出台,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打造多样化的平台,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和评估机制,充分保障志愿者权益和利益,推进志愿服务向更专业化、精进化方向发展,我国在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上更是有了长足进步。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原则,确立了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作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2021年12月31日,司法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就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服务原则和范围、申请条件、权利义务、服务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也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符合本地需要的相关地方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及制度文件。2015年11月26日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志愿服务条例》,并于2016年2月1日起施行。2018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2021年12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贵州省志愿服务办法》,并于2022年3月5日正式施行。这些条例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各地志愿服务中的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包括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志愿服务的性质和范围、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责、支持和保障措施等,厘清了各参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使志愿服务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实现了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依法依规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志愿者注册体系和服务时间认证体系,高校、社会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与各省区市的志愿服务平台直接接轨。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服务保障能力同样有大幅提升,包括为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者保险,建立先进志愿人物评优等保障激励机制。这些举措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保障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更加接地气、近民生。

    一呼百应

    志愿力量持续壮大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广东汕头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市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都会有小公园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驻守在这里,维持园区的秩序,为过往游客提供温馨的志愿服务。自2017年以来,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就常态化开展志愿导游、疫情防控、急救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市民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也自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在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惠华看来,志愿者队伍用爱心服务激活了更多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汇集群众互帮互助的志愿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无穷大。十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改进,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持续高涨,政府各部门和民间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据《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十年间,中国志愿者人数稳定而快速地增长,从2012年的292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2.17亿人次。同期,全国志愿服务团体数从2万个增长到93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数从1万个增长至541万个,展现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这股强大的志愿力量如何汇聚?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力度,广泛宣传引领,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持续有效开展。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双承诺”“双报到”“双结对”工作,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办实事解民忧,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身边人带动身边人——有人在家人的影响下成为志愿者,有人因受到过帮助而成为志愿者……身边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充实着志愿者队伍。同时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身边典型选树宣传,进一步放大好人好事的影响力,让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走向奉献爱心之路,让好人成群温暖一座城。

    在这持续壮大的志愿力量中,志愿者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从“50后”“60后”一直跨越到“00后”“10后”,志愿者几乎涵盖各个年龄段,形成全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志愿者构成更加多元,科技志愿者、教育志愿者、文艺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志愿者们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展对口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有了品质保障。志愿服务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助残扶困、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文艺、教育科技、法治宣传、心理疏导、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逐渐深度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服务大局方面更加有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型赛事、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志愿者在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条条善意的涓涓溪流,汇聚成爱心的汪洋大海,正因为这群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但都怀揣着志愿精神的人汇聚在一起,推动了我国社会文明不断达到新高度。

    服务群众

    开启志愿服务新时代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开启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时代。

    正值“三秋”大忙季节,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的20多名农技专家走向田间地头、来到智能大棚指导农业生产。“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是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3+N”志愿服务模式中17支专业服务队其中的一支。“3+N”志愿服务模式,即全区34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必须有理论宣讲、疫情防控、“五为”(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3支志愿服务队和文化活动、红白喜事帮办等N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按照自身特点认领志愿服务项目,紧贴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

    日前,爱在黔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赶场天”暨“歌唱美好新生活”活动在重庆市黔江区红军广场举行,来自黔江区15个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为现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宣讲、法律咨询、义诊、义剪、文艺汇演、爱心献血等志愿服务。爱在黔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赶场天”活动是黔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打造的“一站式”为群众送理论、送文艺、送服务、送实惠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项目开展以来,从城区向乡镇延伸,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这是全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几个缩影。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就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确要求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构建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及延伸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明确建设标准,健全完善机构职能,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及各分队、小队、专业队伍,立足群众需求,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持续改进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坚持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探索出一条条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当前:A1(2022年10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