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看书
张培胜


    

    记得小时候,晚上家里总停电,但我喜欢看书,我在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就着烛光看书,一本小人书,或是一本旧杂志,抑或是一本翻得发黄的小说,不管什么书,我都喜欢看。烛光摇曳,我就沉浸在书中了——安徒生的童话、聊斋志异的鬼故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梁山好汉的义气,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烛光孤影,孤影烛光,作为旁观者的我,感慨、恐惧、震撼、激动,一页一页就在烛光里翻过了。眼困了,心疲了,吹灭了烛光,梦里依稀还有烛光,还有烛光下的我。

    我喜欢这样的夜,喜欢这样的烛光,喜欢在烛光下看书,仿佛世界就只有烛光、书和我,而我是夜的主人,一双明亮的眼睛,静观书中的悲欢离合,是是非非,那是世间的真实写照,“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人生的美好,“门前冷落鞍马稀”也是生活的颜色,只是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姿态,努力了,向上了,凋零也罢,辉煌也好,无悔无怨,毕竟,我们都将归于沧海;纵然是人鬼情未了,那依然是对人间真诚的向往,有爱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勇气。我看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状态。多年过去了,回想那些年的光景,落在心底柔软处的只有烛光了,那些书的内容,在尘世的浮沉中,在生活的困顿中,渐渐模糊了,模糊得我不再与它们相遇,不再与它们相识了。我问自己,如今有多少心思可以在烛光下独享那份静谧?

    上大学时,我喜欢等宿舍的同学们都睡了再溜出来看书——在宿舍楼前的路灯下看书,宿舍楼下,有个空位置,不知是谁放了一把小椅子,它成了我的专座。我坐在上面,翻开书,尽情在书中徜徉着,昏黄的路灯,随着风儿摇曳,我找到烛光的感觉,我跟着《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起去追寻人生的梦想,感叹孙少平的执着。黯然至泣下,昏黄的灯光摇曳得更厉害了,隐约看见父亲弯曲的脊梁,母亲慈祥的目光,那里有我至亲的家人,有我最大的支撑和力量。后来,我看了周国平的书,一些关于人生思考的哲学,我向苏格拉底求教人际交往的哲理,我跟着余光中把乡愁诉说……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那盏孤灯一直陪着我,忠实地洒下片片柔和的光,照着我的书,也拖着我长长的影。有时,我抬起头望望那盏孤灯,感谢它的相伴,感谢它的忠诚,偶尔,风儿也来凑热闹,孤灯伴着风儿摇着头,我抬眼一看,四周漆黑一片,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后来工作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有一个文友鼓励我,“多读点书吧,即使现实残酷,即使别人嘲弄,在书中与智者对话,也给冷酷的心境一片温暖。”我再次拿起了书,是关于国学方面的书,我希望在本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夜深了,我在灯下看书,听老子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听庄子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听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月影清朗,窗影绰绰,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我不能当面与古人对话,但古人的智慧已在我脑海里扎了根,生活有信心,工作也有力量。

    看到网上的留言:看看书吧,拂去奢华,每颗心都是孤独的心。是吧,无论你多么光彩照人,无论你多么受人欢迎,也无论你有多少财富和至高的地位,但是静静的夜空,空空的落寞时不时袭上你的心头,奢华的外表,荣耀的名利,那也是身外之物,只有内心强大和自信才是人生的精华。这时,只有书可以帮你解开心结,一人一灯一书的夜空,一切都成了空无,伴着你的只有书,只有灯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书会把你变得充盈起来,奢华与朴实,困苦与劳顿,也会淡然而去,心境明亮宽广,从容面对人生。

 

当前:3版(2022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