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市竹河村公益儿童画院为乡村儿童开启艺术启蒙
① 老师辅导画院学生绘画
②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
③ 师生们在操场上欣赏习作
④ 画院的学生正在进行创作
⑤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绘画
⑥ 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课
9月25日,在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儿童画院,不少孩子正在认真作画。这是竹河村儿童画院成立后的又一次集中授课。每次2个小时的学习,是美术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风雨无阻的“约定”。
每到星期天,早早地来到教室等着老师前来授课,成了竹河村30多名儿童的习惯,而画院的美术志愿者老师哪怕平时上班再累、事情再多,也会穿越蜿蜒盘旋的农村公路按时“赴约”,坚持教孩子们绘画。
潜力在画笔间激发
春夏,每周日早上8点至10点,秋冬,每周日早上9点到11点,竹河村儿童画院的孩子们都会准时来到教室免费学习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课程。在美术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真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作品就跃然纸上。
14岁的邓奥是班上年龄较大孩子之一,其父母均在福建打工,只有过年时间才回家和孩子团聚。邓奥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儿童画院美术志愿者老师王新宇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邓奥已经展现出优秀的绘画天赋,他完成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发现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据王新宇介绍,从开始学习绘画以来,邓奥从未缺席过,不管是课堂上完成的作品,还是回家完成的习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在“世界水日”主题绘画中,他的作品主题是“流下最后一滴水的沙漏”,寓意如果不珍惜水资源,地球最后就会像流逝殆尽的沙漏;他创作的抗疫作品《病毒毁灭吧》,描绘了“大白”全副武装,手持“利剑”,将新冠病毒毁灭的场景,在广安市“爱我家乡·爱我广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不止是邓奥,邓敏、李佳欣、李家俊、袁成杰、袁紫涵……这些孩子在一年多时间里,从不知道怎么运用画笔,到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线条和颜色,并且大多数孩子已经可以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色彩和线条是反映个性的工具,看到这些孩子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说明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只是以前没能有效激发,限制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竹河村儿童画院教师、华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平川说。
美育滋养孩子成长
竹河村儿童画院成立于2021年6月,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竹河村驻村工作队的何金瑞等人,通过协调华蓥市美术家协会利用原村小学闲置校舍开办的公益性儿童画院。
在驻村工作期间,何金瑞了解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大都是和同伴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对少年宫、兴趣班、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生活相当陌生,乡村儿童培养的素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通过深入调研,何金瑞了解到,竹河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大都对孙辈有溺爱的心理,平时重物质生活的满足,缺少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和道德层面的引导、管束,许多孩子渐渐地有了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基于此,在工作队的多方奔走下,竹河村成立了以美术教育为主题的公益性儿童画院,探索用美术教育这种方式,为乡村儿童开启艺术启蒙,让村里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能培养人良好的审美、感知和领悟能力,帮助人们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精神,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于智力的提升也有帮助作用。”李平川说。
“这可以说是我驻村工作中做的最有意义、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激发了留守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现已结束驻村工作,回到成都工作的何金瑞在电话中表示,“我想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唤起更多人对山村孩子综合素质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