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认知风格差异 确定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其明显的区别就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在小学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到了初中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果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就一定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笔者根据观察研究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初中学生认知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也会有不同。
初中数学课堂中常见的学生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生认知风格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场依存型
这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性强,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喜欢人云亦云,不愿意根据自身的分析、思考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优点是注意听教师讲课。
2.场独立型
不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自主性很强。
3.整体型
这种学生能从整体上领悟知识、把握教学情境,善于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认识。但具体到解题上,对每个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不够,流于形式。
4.分析型
善于把学习的内容分析成具体的部分,能在其中找出每个知识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但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把握全局。
此外,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还会表现出诸如聚合型与发散型、趋同型与趋异型等学习风格。
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确定数学教学策略
为了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认知风格状况了然于心,在教学中做到发挥学生认知风格的长处、规避其短处。
1.对于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学生的教学策略
对场依存型的学生应侧重结构严谨的授课方式,在授课时,特别是讲解习题时,教师要把每个步骤都清楚地交待出来,必要时还要有图形辅助。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却喜欢跳跃式的授课方式。要上好这样的课,教师需要课前做足准备,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做好预判。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学生各有优缺点,场依存型的学生善于与成员交流,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单兵作战”,但是不愿意发表个人见解。如果教师善于把这样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组合到一起,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就可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互补。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根据自己对学生认知风格的判断,尽可能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些问题不需要经过繁杂的思考过程,可以交给场依存型的学生;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要交给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他们对问题有了明确的思路后,可以引导他们详细说明是如何思维的,这样会使场依存型的学生受到启发。
2.对于整体型与分析型认知风格学生的教学策略
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相比,整体型与分析型信息加工风格更侧重的是对信息的加工。从二者联系的角度看,分析型风格的学生通常是场独立型的,他们的兴趣点在需要分析的学习内容上,有能力也乐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然后再逐一攻破;而整体型风格的学生大多是场依存型的,倾向于把问题的属性、部分或细节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教学策略:第一,先分析后综合;第二,先综合后分析。例如,在进行“相似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策略:用4课时的时间先讲清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即通过两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等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定理内容讲清,通过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巩固知识,特别要让学生能区分每个判定定理的区别、联系。
在4节课之后再组织学生做综合练习,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主要是围绕相似三角形如何判定展开。还可以利用先综合后分析的策略组织教学:首先,利用1课时的时间系统讲三角形相似的4种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别通过有针对的练习让学生应用判定定理,让学生掌握每一种判定方法。
3.对聚合型与发散型风格学生的教学策略
聚合型风格的学生擅长依据已有信息,朝纵深方向钻研;发散型风格的学生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比如适应聚合型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单项选择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可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发散型思维、聚合型思维交替发挥作用的。
(据《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