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扮演好协同育人的主角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而在这三者中,学校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学校要指导和引导家庭在育人上主动尽责,形成家校合力,学校还应积极对接社会,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学校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不仅要注重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校外教育,而家访是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
近年来,不少老师采用电话、微信等渠道家访。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家访形式多样化的体现,有其存在价值。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长环境,知悉其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等,仍是不可或缺的家访内容。不少老师通过到学生家庭家访,发现许多其他形式所感受不到的问题,对学生及其家庭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这对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大有益处的。
学校不仅应要求教师实地家访,还要为老师家访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不少老师也有家庭和孩子,也需要承担家庭责任。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普遍提供,老师能够实地家访的时间更为有限。在这样的现实下,学校不妨允许老师在工作时间范围内进行家访,把教师家访作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予以重视。在家访工作中,对于近期学业异常、情绪异常的孩子,尤其需要及时安排教师进行家访。
很显然,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实地家访,需要发挥实地家访的协同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最适宜的学科教师进行家访,由其与其他科任教师分享家访成果,有利于提高家访效果。
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不少家长虽有家庭教育责任,但缺乏家庭教育经验。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学校可认真挑选适合家庭教育的书籍,及时推荐给家长;要办好家长学校,认真听取家庭的呼声和建议,把其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大课堂。
学校要主动拓展校外教育空间。这也是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学校要主动与更多行业、部门、单位联合,拓展校外教育空间,比如,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了解社会、接受熏陶,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些不文明现象,还要引导学生提高辨析能力,主动抵制。
总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保证协同育人工作有效、均衡、持续推进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列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