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胶东红色资源的运用探析

◎ 赵励宁 刘金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所形成的独特历史文化遗产,既包括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档案资料等物质性资源,也包括红色精神、红色文学等精神性资源,具有思想教育价值高、直观性强、内容丰富等突出特点。将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一方面顺应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符合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与红色资源在发展源起、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本文以“胶东地区红色资源”为例,阐释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融入教学内容,筛选课程相关资源

    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地区是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概论”课教师在运用胶东红色资源时,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特别是注重运用新时代案例,找准胶东红色资源与教材体系的衔接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2023版“概论”教材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结合胶东红色资源的具体情况,可将以下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教师可引入胶东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胶东实践”为主题,将党领导胶东百年的奋斗历程,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视域下进行展示。

    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教师可引入新时代以来胶东地区在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点举措和具体做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突出成就和重大意义。

    讲“推动高质量发展”时,教师可引入万华化学集团、中集来福士等企业自主创新赶超世界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教师可引入胶东部分地区凭借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使学员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质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时代性、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概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胶东红色资源应用于“概论”课理论专题授课时,教师可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感染式教学法。感染式教学法又称代入式教学法,即教师用真挚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跟随教师的精彩讲解思考并体悟所学内容,从而达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例如,文化专题举例胶东革命精神“忠诚坚定”这一特质时,教师可选取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胶东党组织和革命志士身上的英雄事迹,用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打动学员,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实现认知升华。

    案例式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需要,从胶东红色资源中精选具有典型性、时代性、代表性的案例,采取讲授、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从中获得启发,对理论知识信服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经济专题讲授“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时,教师既可精心编写案例,在叙述案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观点、提出方案,也可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景发展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自主创新必要性和重要路径的理解和认识。

    体验式教学法。红色资源的特点之一是直观性强,在课堂教学尤其是现地教学中比较适合采用体验法。“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适合的视频、歌曲、书籍作品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以研讨交流、书面报告等形式展示感悟体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延伸教学阵地,丰富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意义。除校内课堂实践外,“概论”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社会、网络等多元平台,将驻地的优质红色资源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真理力量,坚定“四个自信”。

    灵活组织校内课外实践。校内课外实践是依托校园内的学生活动开展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在开设“概论”课的学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把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鲜活的地方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胶东实践”“传承胶东革命精神 绽放新时代光彩”“改革开放40年之胶东影像”等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

    精心设计校外社会实践。教师可选择与“概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活动布置—途中讲解—现地感悟—拓展讲解—讨论交流—总结升华”的模式科学组织安排。现场教学前,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现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在基础讲解之上进行深化拓展式讲解,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在交流研讨中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做到“学、思、用”并重,“知、信、行”统一。

    有效开展网络虚拟实践。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突出特性,打造网络智慧实践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带领学生线上参观红色场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红色实践主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如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等)完成作业并打卡上传,达到创新形式与教学效果并重的目的。

    【作者赵励宁系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讲师;刘金凤系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