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音乐传承与形态重构研究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延安时期的红色音乐,是反映延安精神的非物质、口头性载体,延安时期的红色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延安精神的滋养,延安精神为延安红色音乐夯实了理论根据,给予了理论指导。随着时代需求的转变,延安红色音乐在贯彻延安精神的同时,也需要符合新时代声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延安精神为延安红色音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延安精神与文艺发展互融互通。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延安精神与民间文化艺术具有相融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不断胜利,离不开远大理想信念的支撑,而新时代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延安精神和民间文化艺术有着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共同的红色文化基因、共同的民族精神之根。因此。二者在崇高理想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相融性。
(二)延安精神为文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源泉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之下,大批文艺工作者和爱国青年从各地奔赴延安,与经过长征抵达陕北的文艺队伍和西北革命根据地文艺战士聚集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形成了一支以笔为枪的文艺队伍,共同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鼓与呼,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响应党中央号召,更加自觉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一大批表现新主题、新人物、新世界、新思想的新作品,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开启了人民文艺创作的新纪元。
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东方红》,正是延安文艺的代表作品,散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进行了首演,获得很大成功,并迅速传遍全中国,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中华儿女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
延安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从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中汲取艺术养分,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丰富的艺术形式,推动延安文艺蓬勃发展。
(三)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延安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与乐、理想与愿望,迅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战斗热情和胜利信心。
(四)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导向的当代创作与传播
从20世纪50年代起,陕西一大批作家、艺术家创作了大批关注现实、关爱民众的优秀作品,“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黄土画派”“陕西民歌”“三秦书风”等一系列陕西文化品牌,在这里孕育繁荣并走向全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陕西文艺战线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才培养、精品生产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全省文艺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红色音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创作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让红色经典作品更加直接地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和接受。近几年,延安大学先后创作演出《路遥的世界》、音乐舞蹈史诗《延安》,取得了巨大反响,2019年和中央音乐学院复排经典红色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大剧院上演,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在新时代背景下,除了常规的课堂、报纸、电视,还应积极发挥自媒体的网络辐射作用,通过更广的平台宣传红色音乐,积极创作符合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为中国海军延安舰创作的舰歌《铁血蓝盾》,通过网络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史诗剧《延安》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网络展播中,获得了60万的在线观看量,大大提升了宣传覆盖面。当然,网络上的人员和信息良莠不齐,在使用网络之时需要加强网络审核,加强对传播者和受众群体的引导和监管。
延安时期形成的红色经典歌曲,既是党在文艺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传承、改造和提升本土文化和民间文化,生成时代的、大众的、民族的新文化的历史产物,也是在政党文化建构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以延安文艺的历史经验证明了的科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间文艺承传的主要内容,放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语境当中,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转化和发扬。
[作者系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点智库研究项目“陕西红色音乐文化传承与形态重构问题研究”(2023ZD11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