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 赵佳琪

 

    强化思政教育水平是各学校要落实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实现育才和育人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立德树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条件。各学校应加快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多个工作维度推动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开展课程思政主题培训。系统的培训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基础性措施。通过培训,教师不仅可以理解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还能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其一,学校可以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专题培训的首要任务在于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定义、目标、实施路径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例如,高校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设置面向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班”,由专业思政教师负责讲解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介绍国内外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详细解读相关的政策文件,使教师明确政策导向和课程思政实施要求。此外,还可以导入课程思政案例,带领教师了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其二,结合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培训。课程思政理念强调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统一,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教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教师明确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点。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展开培训:一是在理论教学层面,引导教师在讲解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理论时引用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先进案例和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在实践教学层面,引导教师将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等元素纳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三是在跨学科知识融合层面,引导教师在课程中引入跨学科知识,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其三,持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学校应鼓励各科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加强理论武装。学校基层党组织还可以通过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学校还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思想状态。

    供给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培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且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各类资源,具体包括:其一,建立包含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材和案例库,这些资源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进行编排和设计。思政教材不仅应涵盖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结合实际案例,使教师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可以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团队编写或修订现有专业课教材,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学校也应鼓励各学科教学组收集和整理各类典型案例,案例应涵盖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科研成果等,以便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其二,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收集或自制课程思政相关视频资源,如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制作5~10分钟的思政主题视频,用于讲解某一特定知识点或主题。视频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教师也可以在专业课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或借助学校的数字教育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资深教师录制讲座视频,内容可以涵盖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对社会现象的思政分析等,通过专家讲解,帮助专业课教师深入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提高其思辨能力和案例应用能力。学校需开发和设计专业的网络平台,分类整理各种思政教育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下载。此类资源平台应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搜索功能,让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思政教育资源,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

    搭建教师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师之间进行课程思政知识交流和经验共享,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合作和共同成长。其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基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需求,学校可以鼓励专业课教师按照学科性质、教师兴趣和专业方向等组建学习小组。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机电工程各个具体方向组建学习小组,每组由3~5名教师组成,也可以结合课程设置将承担相同或相似课程的教师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方法。学校可以辅助建立在线社区平台,为教师学习小组提供便捷的交流及资源共享空间。教师们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课件、案例等教学资源,也可在平台上提出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其二,组织团队备课。集体备课通常由一名资深教师或课程负责人主持,参与教师共同讨论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学校还应鼓励跨学科教师合作备课,尤其要积极引导学科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合作备课,发挥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思政元素在不同学科中的有机融合。其三,组织课堂观摩。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前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介绍观摩目标、观摩方法和观摩内容等。观摩过程中,教师可以记录下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并积极思考,总结观摩经验。观摩结束后,学校应组织评课研讨会,让教师们共同分析和讨论观摩课堂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传递和共享。

    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学校应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多维评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推动教师持续改进工作。其一,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估。学校可以设计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议、专家评估等;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在线反馈工具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效评估中,学校应建立量化评估标准。包括课程设计标准,即评估课程大纲和教案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标准,即通过课堂观摩和学生反馈,评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思政内容的传递效果;学生理解标准,即通过测试或调研,评估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二,持续优化改进。学校应在期中、期末阶段,采集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数据,然后利用数据工具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找出共性问题和改进点,随后鼓励各专业和学科教学组组织教研会议,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大纲和教案设计,确保思政元素的合理融入和有效传递。其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设置“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等奖项表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此外,还可以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标准,确保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和落实。对于申请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相关教改项目的教师,学校应提供专项资助,激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作为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未来,学校应加快培育各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提供更加强大的师资力量,推动课程思政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中国计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HEX202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