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创新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割裂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其生搬硬套于现代社会,而是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深入分析与科学规划,探索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又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指导。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想有效传承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现实,基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实际需求。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关键在于挖掘与利用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能促进民族进步的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展现其价值。一方面要注重保护与传承。通过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相关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校园内开设传统艺术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学习书法、国画、剪纸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加深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使其贴近大众日常生活。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互动等新媒体形式,讲述富有时代感的传统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年轻一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韵味。比如,制作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普视频,以新颖的形式向青少年介绍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发明背后的故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其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其关键在于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首先,深化理论研究,推动二者的有机结合。鼓励学术界对二者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其内在联系,并通过举办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形式,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产出理论成果。其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二者结合的成果。借助影视、文学等形式,创作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增强传播的影响力。最后,鼓励社会实践。推动二者结合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积极组织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活动等,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坚持以二者深度融合为目标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深厚的价值基础,同时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更新和发展。对此,需要通过追根溯源、交流互鉴来实现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第一,追根溯源。追根溯源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联系的基础,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如儒家强调社会秩序、道德伦理,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主张的法治理念等,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现代议题提供参考,从中汲取经验,将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第二,加强交流互鉴。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应当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展示自身丰富多彩的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交流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性发展赋能。(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