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茶”里的百家情
——记“中国好人”潘平福
一盏热茶、一片真心,他用半个多世纪的真诚服务,温暖了无数乡亲。58年来,他坚守“茶不卖高价”的承诺,茶馆里那杯只卖一元钱的大众茶,不仅是乡亲们戒不掉的念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叫潘平福,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一元茶馆”店主,曾获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潘平福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一元钱就能吃一盏茶,这在荻港村真有其事。这家远近闻名的“一元茶馆”原名聚华园茶馆,起始于1896年,已经有上百年历史。1966年,潘平福接手茶馆后,用心经营至今。如今,人们在听说“一元茶”时都会说价格太便宜,这生意要亏本,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2012年之前,这盏茶在潘平福的茶馆里只卖五角钱,后来,他经不住老茶客们的反复劝说,才涨到了一元钱。
顾客要求老板涨价,这确实是一件稀罕事,究其原因,是大家舍不得茶馆因入不敷出倒闭。“一元茶馆”是乡亲们憩养心灵的空间,一个“舍不得”,道出了乡亲们对茶馆的深厚感情。在潘平福的茶馆里,一元钱一盏茶,乐乐呵呵坐一天,这早已是村里老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都在这盏茶中。
潘平福今年已经81岁,每天天不亮,他就和店里唯一的伙计、75岁的哑巴大爷一起忙碌起来,先将几十壶开水一一烧开,又将桌椅一一归置,忙碌间,早晨的第一批茶客就陆续上门了,欢声笑语随着翻腾的水汽荡漾开来。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几天没见,忙什么去了?”“来了啊,老位置坐吧。”……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凑成了一桌又一桌,潘平福一边跟茶客们打招呼,一边熟练地泡起热茶。长年的相处中,潘平福对乡亲们的喜好早已烂熟于心,招待中处处体现出细致用心,在得闲的时候,他也会泡上一杯热茶,跟茶客们聊聊天,忆一次过往,谈一下将来。
一天多时有三四十盏、少时有十几盏,这样的“业绩”加上价格,确实难以维持茶馆经营。潘平福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老茶馆就只剩我这一家了,出于关心,乡亲们也提出过要出资支援茶馆。”面对大家的提议,潘平福一再婉拒,为了贴补亏空,他平时就在茶馆为顾客理发修面,收取一点点费用,维持茶馆的运营。
“我14岁就跟着师傅学理发,接手茶馆后也一直没扔下这门手艺。”在潘平福看来,理发修面也是茶馆服务的一部分,把服务做好就是头等大事。潘平福手艺不错,价格又亲民,所以乡亲们都愿意让他来“打点门面”。茶馆内的一侧摆满了各种老式理发工具,有茶客来理发修面时,潘平福先用热毛巾为其敷脸,再打上肥皂,随着工具在发间脸上游走,一招一式间尽显干净利落。
有着一副热心肠的潘平福,用心经营着茶馆。平时他一向节俭,却悄悄将这些年节余的钱拿去资助村里修复传统建筑,还一次性向红十字会捐款了5万元。随着时间的沉淀,“一元茶馆”也如一盏好茶,以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散发出馨香,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一元白茶,甲子度发,篾笼喵呜,三更喑哑”“千言万语道不尽喜悦,百年老屋述说百年情愁”……大家把对潘平福的钦佩纷纷写在了茶馆里的留言本上。潘平福说,每当翻开留言本读到一条条饱含真挚情感的留言时,他都觉得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也让他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坚持是如此值得。
“诚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耘有余。”“一元茶馆”门前的这一副对联,诠释着茶馆里的温情故事,也彰显了潘平福的做事态度。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77岁那一年,潘平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村里年龄最大的新党员。他总说,工作不分大小,做事要有良心,为大家做好服务,是58年来他最看重的事情。
提及获评“中国好人”这份殊荣,潘平福表示将继续保持平常心,做好平常事。他说:“只要我在,‘一元茶馆’就会给大家备足茶水;只要还有一个客人来,我就会拿起剃刀,认真理发、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