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 程相仁

 

    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数智时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数字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研究者们提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线课程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手段,力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不过,当前一些新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与新兴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尚未完善等,亟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旨在探讨数智时代高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的新路径,使育人工作更加贴合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特点,从而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数智”概念及其技术已成为科技领域的热点,“数智时代”则指的是信息技术极为先进、数字化深入人们生活的时代。在数智时代,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创新发展方向。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工具被引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学习进度、习题完成情况及错误类型等,从而为每个学生构建独特的学习档案。教育系统可以基于这些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其二是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真正的自适应学习。通过持续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系统可以实时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确保学习过程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自适应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三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得远程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物联网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如智能白板、传感器等,则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数智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诸多新要求

    其一,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思想状况、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各不相同。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单一化、模板化的弊端,即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人格的养成。在数智时代,高校应积极利用数智技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聚焦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如高校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更全面、精准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群体、不同兴趣学生群体的特点,并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社交活动、课堂表现等多维度信息,给每个学生进行精准的“数字画像”,识别他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学习习惯等个性特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高校可以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方案。如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设计不同风格的思政课程(如参与式、讨论式、情景模拟等),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育内容。同时通过学习成果反馈,定期修订教育方案,始终保持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一致。

    其二,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受教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充分投入教育环节、能否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只有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学生才会听得进、记得住、用得着,思政课才会有效果。数智化教育技术为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灌注了动力。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在线互动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思政课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实际。此外,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展示丰富的案例和视频,使理论知识具象化,通过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实时参与讨论,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其三,注重教育生态的构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构筑思政教育生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和思想理解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各种思想观念和思潮的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政治方向。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生态需要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多方面协同。其中,家庭环境需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环境需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社会环境需要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和文化背景。在构筑思政教育生态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应用数智化技术,联系多方育人主体,整合思政育人资源。如高校可以通过数智化技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育人平台,将教师、学生、校友、社会专家等多方主体连接起来,共同参与思政教育。多主体协同的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供多角度的教育视野,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中,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数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

    数智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同时也为具体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能够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数字化发展赋能,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拓展与丰富。在数智化的背景下,数智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供给带来新机遇。首先是个性化思政教育资源的供给。个性化思政教育资源的供给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教育者可以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从而提供与个体需求相贴合的资源。例如,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高校可以分析包括学生的课程成绩、在线学习行为、社交互动等在内的大量数据。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推送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如某些学生可能在理论知识掌握上有困难,对实际案例分析却具有浓厚兴趣,教师可以优先推荐相关案例研究。其次是多媒体资源的补充。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结合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和互动元素,教师可以创建生动的教学内容。如在备课阶段,思政教师可以提前整理与课程相关联的多媒体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听相结合的多媒体内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某些历史事件或理论概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后是贴合专业特征的思政教育资源。随着学科交叉与专业化程度的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与不同专业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专业化和针对化。如面向工程类专业进行备课时,思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时事案例,导入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生态发展等相关思政元素,促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其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包括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还涉及对整个教育教学流程的重新思考。以翻转课堂模式和对分课堂模式为例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内的学习和课外学习进行重新分配,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文献、在线课程等形式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课堂时间则更多地用于讨论、互动和问题解决。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讲授转移到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前,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学习材料,并鼓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课堂内的时间就可以被有效利用,学生和教师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这一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对分课堂是一种将大班课程转化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强调学生之间有针对性的合作与互动,尤其适合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大班课。在这一模式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围绕特定的思政主题展开讨论。数智技术为对分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在线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实时沟通,以及上传和分享资料。这种灵活的讨论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传统的、静态的、单向的课堂模式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首先,依托VR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VR技术,将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场景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场景,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针对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的VR课程,学生通过VR设备,不仅能看到事件的场景再现,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真实地参与事件发展全过程。这种沉浸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投入,帮助他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其次,互动教学工具的应用。为了提升课堂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类互动教学工具,例如在线问答平台、实时投票系统和小组讨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使用在线投票工具向学生提问,收集他们对某一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看法,能够实时将结果反馈给全班,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这种即时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还能激发多元化的思维碰撞,丰富课堂内容。最后,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合应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社交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专门的课程社群(如微信群、QQ群),鼓励学生在课后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思考,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学生顾虑,使他们在课外也能主动参与思政教育。

    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

    其一,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高校需将数智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明确数智化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教育影响力等方面的长远目标。在战略定位基础上,高校需制定一系列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实施过程,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审批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和隐私保护制度。这些制度应当确保转型的每一步都符合教育规律和法律法规,同时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另外,高校需持续完善与更新硬件设施,例如打造智慧教室,引入VR和AR设备,创造沉浸式的教育场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感和实效性,还可以完善多媒体教室和报告厅的配置,配备高清投影仪、音响系统和视频会议设备等,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会议的举办提供技术支持。高校还应优化校园网络布局,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其二,开发智能系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高校应积极开发智能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系统既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又要引入最新的教育科技,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智能系统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数据加以分析,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进度,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智能系统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辅助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智能系统能够对大量的教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智能推送,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使内容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时效性,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研发定制了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如电子科技大学构建了智慧网络育人体系,分别搭建了教育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和智慧学工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评估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精准评价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精准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三,建立资源平台,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可建立数字化思政教育资源平台,整合全国优质思政教材、电子教材、教学大纲等,打造标准化的教材资源库;收集和制作高质量的思政教育相关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思政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整理国内外典型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等案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建设涵盖各个知识点的试题库,方便教师组卷和学生自测。通过整合上述各类资源,师生可自行搜索和应用所需材料,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高校还应建立区域思政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应牵头制定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实现不同学校、地区之间的平台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区域内各高校可成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联盟,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资源的规范化和兼容性,方便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高校还应开辟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建设的通道,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协作平台,支持师生共同编辑和修改资源,实现协同创作,还可以在官网平台设置专门的讨论区,方便师生交流资源建设的想法和经验,最终互相学习和提高。

    其四,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师资队伍的数字化能力。教师自身的数字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数字化水平。对此,高校应持续强化对教师的数字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高校可定期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数字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方法。高校可利用线上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在线学习,高校也应向教师提供与课程需求相符合的视频课,提供案例分析,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还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信息技术专长的人才,丰富师资结构,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技术水平。此外,高校需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师合作,组建跨学科教学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发数字化思政教育资源和工具。最后,高校需构建科学的教师数字化能力评价体系,包括技术掌握度、应用效果、创新能力等,对教师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要对在数字化教学改革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改革,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数字化育人水平。

    在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思政育人质量和效果的重要路径。通过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及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系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