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井研县王村镇 城乡环境治理实践种出“文明菜园”
早上,天还蒙蒙亮,四川井研县王村镇磨池社区的居民们早早来到“文明菜园”里忙活。大家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不时还交流几句种菜心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居民们耕种的“文明菜园”面积不大,总面积仅有11亩,每个小菜地划分均匀,整齐排列,菜地旁都统一竖立了“农场认养牌”的标牌,详细标记了菜地“归属”、党员志愿者等信息。虽然已是深秋,但菜园子里依然能够看到花菜、萝卜等长势喜人的蔬菜,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谁又知道如今欣欣向荣的“文明菜园”,以前可是人人嫌弃的“沤肥坑”。短短半年时间过去,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磨池社区居民炙手可热的“菜篮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背街”难治理,志愿服务解难题
“文明菜园”是位于磨池社区中心地带的一块洼地,被磨池社区两条主要街道旁临街而建的房屋所包围;而且这块洼地权属为王村镇磨池村村民所有,属于典型的“背街”“交界”城乡治理难点区域。加之部分居民不重视环境卫生,导致这里“脏乱差”,附近居民也逐渐把这块地形象地称为“沤肥坑”。
为了改变“沤肥坑”脏乱差的环境,磨池社区也做了很多努力。一方面,从2020年开始,社区创新实行了社区积分制管理,优化了居民公约,建立了“红黑榜”,严禁乱丢垃圾、倾倒废水的行为;同时全面普查小区住户,将外来人口一同纳入管理服务对象,同步宣传引导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习惯。
另一方面,磨池社区在2022年创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文明社区”“洁美社区”“小小河长”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了300余名志愿者,对社区人居环境开展了400余次志愿清理美化活动。
经过持续整治,“沤肥坑”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如何能简单有效地从根源上治理好这块土地,成为了磨池社区党支部书记薛敏心中的一道难题。
走访出“灵感”,敢想敢干不怕难
在一次居民走访中,薛敏无意间了解到个别居民虽然搬离了农村,但长时间养成的耕种情怀始终氤氲在心,搬到社区以后,生活好了,闲暇之余他们也想种点什么,却面临着“无地可种”的窘境。
随后,薛敏带着这个想法又走访了不少居民,没想到许多人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于是薛敏召集磨池社区“两委”班子开始谋划着“打那块地的主意”,并在一次党员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文明菜园”,提升“背街”人居环境的想法,公开征集大家的意见建议。
“薛书记,这片‘沤肥坑’要想根治花费大哟!‘文明菜园’打造出来了有没有群众接招呢?”有党员表达了对这个工作的担忧。
“大家不要担心,只要是干事,肯定就有困难,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带头克服困难就好了!只要我们干的事是为了大家好,相信居民们都会支持,我不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薛敏坚定地给大家打气道。
随后,薛敏带着这个想法咨询了镇党委意见,得到了王村镇党委的同意和支持;薛敏又将这个想法咨询了长期支持社区发展的优秀人才和爱心人士,多方论证,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于是,“文明菜园”改造计划很快敲定,提上日程。
团结聚力量,文明实践蔬果香
说干就干,“文明菜园”改造工作在大家的关注和期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社区“两委”班子很快确定了“节约高效,实用为准”的改造原则,先行垫资3000多元启动改造项目。同时,磨池社区大胆创新建设方式,将菜园建设和菜地租赁同步进行,带动菜园租户共同参与建设“文明菜园”。
没想到菜地招租公告一经发出,所有的菜地很快被租赁一空。最终,在磨池社区“两委”、菜园租户、社区居民志愿者、爱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以往的“沤肥坑”逐渐褪去了“脏乱差”的外衣,“菜园子”的轮廓日益显现出来。
为保障“文明菜园”的长期运维,社区“两委”通过社会组织井研县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原有土地的村民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对流转回来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按面积科学划分地块,并以每年100元/块的价格对社区居民公开租赁。收到的菜地租金也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全部用于“文明菜园”的日常维护、清理,收支明细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文明菜园”的创新实践是磨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又一创新成果。磨池社区在文明创建的路上一直在实践,不断在探索,持续在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