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自立自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 秦红琴

 

    林夏,中共党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特殊的家庭境遇,让她很小就学会了独立自强,更是承担了很多家庭事务,洗衣、做饭、喂猪,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主动承担并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22年,她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终末期)并伴随多项疾病,每周要接受3次血液透析。面对曲折和坎坷,她从未放弃,正如她说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不仅被保送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级直博研究生,还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15项奖励;与同学协作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小小年纪挑起家庭重担

    1999年,林夏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一户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于2013年确诊患糖尿病,2023年10月确诊患胃癌;父亲于2016年确诊患糖尿病,2018年8月份又被诊断为患脑癌;姐姐于2004年8岁时被鉴定为智力残疾二级。这样的家庭境遇,让林夏比同龄人更早接受生活的考验。当别人家的小孩还需要父母的照顾时,林夏6岁起就帮着大人跑腿,8岁开始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当时的林夏还没有灶台高,在妈妈的指挥下,她踩在凳子上淘米、煮饭,后来又学会了洗衣、炒菜。渐渐地,小林夏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默默地承担家务,照顾患病的双亲和姐姐。

    每天放学,她就赶紧回家,她没空跟小伙伴一起玩耍,而是要抓紧时间把作业做完,然后做农活、做家务,锄地、插秧、做饭、喂猪、洗衣……只要是能做到的,她都抢着去干。她心里希望,自己多干点,可以让父母少干点儿,身体就少累点,病就能好得快一点。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十几岁的年纪,林夏就带着父母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辗转多地看病,陪伴着父母扛过一个又一个的治疗周期。她用孝心温暖着亲人,用稚嫩肩膀支撑着一个家庭。

    生活这么苦、负担这么重,林夏却并没有被压垮。她对于学习知识保持着无尽的热情和渴望,仿佛只要一投入学习就能永远保持活力和快乐。在同学们眼中,她是勤奋刻苦、积极向上、品学兼优、充满正能量的榜样。

    下课后,林夏常常与任课老师认真讨论问题;下晚自习后,她在教室里自习到深夜;图书馆内,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沉浸书中。

    大学辅导员说:“老师同学都知道,她一边照顾家里一边读书,很辛苦,但她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喊苦喊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林夏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也注重把课本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和科研创新上,积极做实验、写论文、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拼搏,2020-2024年5年内,她负责完成国家级项目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获得2020年“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0年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申请授权专利2项;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自立自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她说。她深知父母不易,只要有可以缓解家庭压力的机会就会牢牢把握。上大学时她的生活费大部分来自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课外竞赛获得的奖励。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夏以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级直博研究生。

    不畏逆境扎根中医药热土

    2022年3月26日,林夏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部闷痛,立即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历急诊抢救中心、心衰中心、肾内科住院的救治诊疗,最终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伴随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等。经过一段时间紧急治疗,医生告知林夏,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巨额的医疗费用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所幸,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了解到林夏一家的难处后,根据实际困难程度和医疗支出情况,主动为她申请救助、发起筹款,实实在在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

    本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遇可怕的病魔,然而这也未能将其压垮。她深耕学术“自讨苦吃”,抓紧时间汲取知识养分,平时除了上课和到医院血液透析,一有时间她就钻进学校图书馆自修。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林夏眼神坚毅,“我曾经历过许多黑暗时刻,是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助我渡过难关,让我更加明白光明的意义,我要将自己的奋斗化成一束光,传递能量、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