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新风润泽城乡

◎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周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在抓实抓细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传承家训文化、典型示范带动、移风易俗整治、惠民文化活动,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培育孝义善举、弘扬孝义新风的浓厚氛围。

    传承家训文化,树立孝义家风。汉阴县作为“中国家训文化之乡”,持续深入在全县开展“立家训、践家风,书家训、议家风,诵家训、扬家风”活动,引导千万家庭弘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重诺守信、见义勇为”孝义新风。选点示范“推”家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文明户”评选活动,采取“农户自评、小组互评、村委联评、镇党委审定授牌”四级联评的方式,以孝义善举为主要内容选定文明户和示范点。千家万户“学”家训。以家训文明户为引领,大力推行有一块“好家风家训文明户”牌挂门上,有一本《家训读本》放书架上,有一个家人会把家训讲,有一幅家训书法作品挂厅堂,有一幅新民风宣传画贴墙上的“五个一”家训推广模式,让孝义善举教育天天可见、随处可见。最美家庭“释”家训。把践行孝义善举优秀家规家训作为最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举办寻找“最美家庭”摄影大赛、征文暨演讲比赛,广泛展示宣传“最美家庭”故事,推动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建立基地“传”家训。充分利用沈氏家训展览馆建立家规家训教育基地,组织干部群众和广大师生开展“传承优秀家训、弘扬红色家风、培育孝义善举”主题活动,确定每年4月为家风家训宣传月,清明节之周为家风家训宣传周。组织队伍“研”家训。成立汉阴县家训文化传承研究学会,建立家训文化展览室,引导较大姓氏成立家训文化学会分会,聚集家训文化乡贤人才,邀请家训文化研究带头人,录制优秀家训家风、解读孝义善举内涵及典型人物故事等视频讲座,进行线上展播。

    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孝义善举。精心打造示范阵地。开展孝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医院、进景区、进学校活动,在全县选树孝义善举示范点,明确示范标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搭台、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在全县评选并表彰道德模范和“汉阴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好老师”“好家长”“好学生”等先进典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心关爱,在城乡各宣传阵地全方位展现好人元素、好人事迹,在全县上下营造学习模范、践行孝义、崇尚善举良好氛围。积极策划品牌项目。探索培育“百姓讲堂”“传承好家训 树立好家风”“孝老生日会”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紧紧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科技科普、健康体育、文化文艺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孝义善举成为群众的普遍追求和行为自觉。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义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汉阴县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厚植文明沃土,培育文明乡风,树立孝义新风。抓实问题整改。汉阴县以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为契机,依托“321”乡村治理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胜厚葬、行孝在当下的观念,并将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纳入村规民约,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教育。把文明乡风建设与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曝光惩处一批与孝义善举相违背的负面典型,彻底打掉一批影响民风的“毒瘤”,在全社会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依法依规治理,让群众成为孝义善举培育的受益者。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乡贤能人和妇女等的作用,用“约”来治,用“会”来管。

    繁荣文化活动,春风化雨暖人心。创新活动形式。着力破解传统宣讲形式下群众不爱听、不想听的问题,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快板、三句半、花鼓戏等文艺活动,创新开展农民“村”晚、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有效吸引群众参加。引导干部群众采用“课堂+”宣讲、“家训+”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红色+”宣讲等形式,使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落地生根。丰富活动载体。运用主题文艺下乡巡演、特色文化进万家、优秀地方戏曲展演三大活动载体,组织文化点亮家园、一村一场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指导各镇按照常住人口特征和喜好“定制”文化服务,有效避免“台上热闹、台下冷清”的问题。传承节日习俗。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三沈文化研学、义写义送春联、清明祭祖、元宵晚会、中秋诗会、红色电影放映等活动。采取订单式配送方式,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科学普及、艺术讲座、非遗传承等服务。打造文化使者。发动群众文化工作者、文艺爱好者、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文化使者“头雁引领”行动,开设家训文化讲堂、书法培训课堂、红色文化学堂,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传文化、启文化,推动文明新风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