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进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提供了关键性指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应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进程,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宝贵的理论财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
回顾发展历史,总结归纳宝贵经验
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等因素,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展开深入研究,从中总结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特征,并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追根溯源,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具有相通之处的思想理论,进行参照对比,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路。回顾红色革命及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阶段,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研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
加强政党建设,全面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政党建设,打造学习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实践型政党,发挥我党的先锋领导作用和实践创新作用。加强党内培训,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帮助广大党员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鼓励党员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理党内事务、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会问题,以自身的实践行动,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比如,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理一切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与反馈,以优化自己的工作。
聚焦理论研究,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我国专家学者和学术组织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思想,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四大特征。同时,根据新的社会实践和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进行创新和发展,不断催生创新理论,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此外,归纳总结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浓缩成先进理论,用于指导新时代的实践工作。
重视思政教育,高效培养新生力量
党校应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多维度入手,实现对学员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思想理念的全方位塑造。贯彻落实以研促学的育人理念,鼓励教师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题的科研,引导学员在科研过程中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内涵、基本原则和重要价值。充分利用当地马克思主义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所,带领广大学员进行校外思政学习,并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思政实践活动,拓宽和搭建学员应用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和平台,引导学员在亲身实践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作者系中共铁岭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