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旗渠
仇多轩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是电影《红旗渠》里的歌曲,激越昂扬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到那个火热、执着、奉献的壮观而激动人心的场景中。

    这不,我和几个同事特地前往红旗渠学习。站在那里,聆听解说,内心产生了强烈震撼;实地探访,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县陆续建成了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等水利设施。1958年大旱,境内河流和新建水库干涸见底,群众生活困难,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等人审时度势,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引漳入林”的创造性构想。林县人民不怕牺牲、奋勇拼搏,历时十年,在太行山上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诞生了全长70.6公里的“人工天河”,成就了一项伟大工程。

    巍巍南太行,苍茫黄土地。红旗渠屹立于太行山,漳河水穿山而来,彻底改写了林县干旱缺水的历史。

    当代愚公奋战,古老太行检阅。在红旗渠纪念馆,我们深深体会到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动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林县党委政府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由于当时工程技术条件落后,仅靠人力、炸药和简陋的工具,在绝壁悬崖上一锤一钎劈山修渠,施工之难、工程量之大远远超过想象。全县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建设,先后有三十多万人上山修渠。人们住石崖、宿山洞、吃粗粮,劈山造渠不止,其斗志之昂扬、决心之顽强,令人肃然起敬。渠一修就是十年,考验的是耐性和坚持,大家边干边学,集众智之长,遇到难题集中攻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挑战。历尽严寒酷暑,引来甘泉玉露。一个个奋斗者的无私奉献,完成了令世人赞叹不已的壮举。

    杨柳春风舞,绿野遍嘉禾。凿渠引水这一壮举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如今,红旗渠也被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沿着红旗渠行走,体验壁立千仞的感觉,生态环境良好。山是水的遮蔽,水是山的滋养,山水相依,就构成了金山银山。

    行走于红旗渠,感动与惊叹涌上心头,相信南来北往的参观者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抬眼望去,群峰葱茏,生机勃发;蜿蜒水渠,流水时急时缓,流向希望的远方……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当地人民借着修建红旗渠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迈出了致富的步伐,很多人外出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在全国打出了知名度,收获了沉甸甸的希望。如今的林州,涌现着无穷的活力,呈现出崭新的希望。

    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向红旗渠精神致敬!筑梦新时代,向着宏伟目标再出发!

 

当前:4版(2022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